[发明专利]一种线缆伸缩盘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9231.6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7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王肃静;刘阳;李起忠;康达;郑奇;杜婧;邱勇;刘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长城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50;B65H5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王蔚;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伸缩 盘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缆伸缩盘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边缘设备、线缆板;所述边缘设备设置在装置的最外两端;若干个所述线缆板之间依次活动连接,最外端的两个线缆板分别与两端的边缘设备固定连接,形成一组具有伸长和折叠两种工作状态的结构;所述线缆板上开有弯曲半径大于线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走线槽。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装置,能够实现线缆沿确定路径的伸长和折叠,适用于深海耐压舱体中出线侧端盖与舱体之间后装配的舱体结构;与现有的伸缩结构相比,结构更简单,尺寸更小,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伸缩盘绕装置,尤其可适用于深海设备,如:水下耐压舱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在深海探测设备、深海通信设备、深海信息处理设备等方面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设备都会使用一个或多个能够承受深海高水压的密封舱体以保护内部的光电器件。
对于水下耐压舱体来说,其内部固定光电器件的结构与舱体两侧端盖之间常用的连接方式有三种,方式一是舱体内部所有对外出线都在耐压舱体的一侧端盖上,这种方式在装配时可以在舱体外将内部结构全部固定在端盖上,然后把已装配好的一侧端盖与内部结构一起推入舱体内部,进行内部结构的固定后再安装另外一侧没有线缆的端盖;方式二是舱体内部对外出线需要连接到两侧端盖上,此时可以将内部结构固定于一侧端盖后推入舱体,但另一侧端盖则需要在内部结构的线缆已经连接到端盖上后进行端盖的装配,实现封舱操作,即一侧出线端盖后装配;方式三是先将内部结构整体固定在舱体内部,再进行两侧端盖的装配,这种方式不论从一侧端盖出线还是从两侧端盖出线,出线一侧端盖存在内部结构的线缆已经连接到端盖上后进行端盖装配操作的情况。
由此可见,对于方式二和方式三,都存在端盖与内部结构之间连接了线缆后再进行装配的场景。此场景下,内部结构与端盖之间的线缆就会存在两种工况,一个是在装配端盖之前,需要预留较长的线缆将内部结构和端盖连接起来;二是装配端盖之后,预留的这部分较长的线缆会在端盖与内部结构之间弯折。在弯折时,如果对线缆的弯折路径不加以约束的话,其弯曲的状态不受控制,尤其对于光纤,弯曲半径过小会严重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甚至损坏光纤;即使在产品装配完成时没有问题,在后续产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碰撞或产生震动的情况下,没有路径约束的线缆可能与内部结构件之间产生剐蹭或反复摩擦,从而对线缆或器件造成损伤。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线缆或光纤的伸缩盘绕装置,可以使线缆或光纤在端盖装配之前延伸的较长,方便在舱体外部的装配操作,而在端盖装配后,使线缆或光纤能按照预定路径折叠缩起,使其弯折路径可控,防止对线缆或光纤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线缆装配好之后其弯曲的状态不受控制,在后续产品运输或使用过程中易造成损伤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线缆伸缩盘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若干线缆板;
所述若干线缆板之间依次活动连接,形成一组可折叠的结构;
所述线缆板上开有弯曲半径大于线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走线槽。
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若干线缆板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线缆板;
所述连接线缆板上设置有放置线缆连接结构的槽位;
所述连接线缆板安装在2个安装方向相同的相邻线缆板之间。
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放置线缆连接装置的槽位为放置熔纤用热缩套管的槽位。
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相邻线缆板之间通过斜形支耳及穿过支耳内孔的销轴和弹性挡圈进行连接,此连接保证各相邻线缆板之间能够自由转动一定角度。
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相邻线缆板之间转动角度支持0°至180°。
作为上述装置的一种改进,在相邻线缆板的连接位置,每个线缆板上固定有一个弧形转角结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长城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长城海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识别方法
- 下一篇:空间先听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