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及等离子体雾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9004.3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喜;鲜于斌;周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34 | 分类号: | H05H1/34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江海浪 |
地址: | 571900 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发热 结构 雾化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及等离子体雾化装置,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包括至少一电极对及引弧件,引弧件被配置为包括具有正投影位于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引弧状态,以使对应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具有击穿导通距离及工作导通距离,击穿导通距离小于工作导通距离。由于引弧件的设置,使得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具有的击穿导通距离小于工作导通距离,可以在起弧时保持较小的击穿导通距离,故能够大幅降低起始击穿电压,从而减小电源体积,并降低能耗,进而提高等离子体发热结构的发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及等离子体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发热雾化装置通常是利用工作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与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将电场能转化为自身动能,并最终转化为等离子体内能进行电发热的雾化装置。
根据气体放电伏安特性,在放电间隙内的气体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之前,需要在放电间隙上加上强电场以使中性气体转变为等离子体。而一旦产生了等离子体,维持加热所需要的电场强度则会显著下降。前者需要电源输出端必须提供高的开路电压,而后者需要电源维持加热的时候的输出电压显著低于开路电压(相差可达10倍以上)。这两种差异很大的工况会导致电源体积较大,发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等离子体发热雾化装置,提供一种能减小电源体积,以提升发热效率的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及等离子体雾化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包括至少一电极对及引弧件,引弧件被配置为包括具有正投影位于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引弧状态,以使对应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具有击穿导通距离及工作导通距离,击穿导通距离小于工作导通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对的所述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者与处于引弧状态的引弧件之间形成引弧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弧件与电极对能够彼此靠近或者远离,以具有引弧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弧件与电极对之间能够相对平移,以具有引弧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弧件与电极对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以具有引弧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对固定,引弧件能够相对运动,以使彼此靠近或者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引弧件处于能够使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具有击穿导通距离的引弧状态时;
引弧件位于电极对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与电极对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不大于4毫米;和/或
引弧件朝向电极对的正投影,与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中的至少一者的间距不小于0.5毫米且不大于3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于引弧状态的引弧件的中心线与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连线的中心点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弧件为导体引弧件或者半导体引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弧件为钨合金引弧件、碳纤维引弧件、铜合金引弧件、锆合金引弧件及石墨引弧件中的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弧件包括第一引弧部和第二引弧部,第一引弧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引弧部的一端与第一引弧部相连,且第二引弧部与第一引弧部之间具有夹角;
其中,第一方向与电极对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连线方向相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发热结构还包括发热件,电极对靠近发热件设置,以在具有工作导通距离时加热发热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体发热结构还包括隔热件,发热件设于隔热件上,隔热件上具有引导部,引导部与引弧件相配合,以引导引弧件相对电极对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
- 下一篇:等离子体发热结构及等离子体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