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蓄冷装置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7962.7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2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杰;郭欢;张新敬;周学志;张华良;陈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01K13/00;F01K7/22;F04B35/04;F04B39/06;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兴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蓄冷 装置 二氧化碳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蓄冷装置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储液件,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蓄冷换热件,其热侧与所述储液件的入口端连通,其冷侧与所述储液件的出口端连通;压缩机组,其出口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热侧连通,所述压缩机组与所述储液件之间安装有常温冷却器;膨胀机组,其入口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冷侧连通。通过设置蓄冷换热件,在二氧化碳进入到膨胀机组前将部分冷能储存在蓄冷换热件中,在二氧化碳被储存在储液件前吸收蓄冷换热件中的冷能进行降温,能够二氧化碳膨胀过程和压缩过程的难度,降低膨胀机组和压缩机组的运行功率,提升开放式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储能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蓄冷装置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其大规模消纳离不开储能。同时储能还是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压缩和膨胀进行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储能技术。在用电低谷期,可以用多余电力将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并以液态形式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再将二氧化碳释放,通过透平驱动发电机输出电力,从而充分利用能量,实现调峰填谷。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二氧化碳的利用,提升二氧化碳液化率,避免二氧化碳冷凝时冷量不足,会预先将二氧化碳处理为超临界状态,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之间转换进行储能和放能,超临界二氧化碳被压缩为液态二氧化碳后,温度较高,储存后降温时间较长导致系统的储能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储能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带蓄冷装置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蓄冷装置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
储液件,用于储存液态二氧化碳;
蓄冷换热件,其热侧与所述储液件的入口端连通,其冷侧与所述储液件的出口端连通;
压缩机组,其出口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热侧连通,所述压缩机组与所述储液件之间安装有常温冷却器;
膨胀机组,其入口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冷侧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液件上连通有蓄冷支路,所述蓄冷支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辅助侧连通,所述辅助侧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热侧换热。
可选地,所述储液件的出口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冷侧之间安装有升压泵。
可选地,所述储液件的入口端与所述蓄冷换热件的热侧之间安装有节流阀。
可选地,膨胀机组包括串联设置的多组膨胀机本体,每组所述膨胀机本体的入口端均安装有外源加热器。
可选地,所述膨胀机本体的出口端有再热器,所述再热器的冷侧与所述膨胀机本体连通,所述再热器的热侧连通供热管路。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组包括串联设置的多组压缩机本体,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出口端安装有间冷器,所述间冷器的热侧与所述压缩机本体连通,所述间冷器的冷侧连通有供冷管路。
可选地,还包括:储热件,其入口端与供冷管路的出口端连通,其出口端与供热管路的入口端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储冷件,其入口端与供热管路的出口端连通,其出口端与供冷管路的入口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储冷件的入口端安装有辅助冷却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79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