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心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及其结合蛋白MYH9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7092.3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9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来元;顾东风;陈恕凤;杨彬;任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105 | 分类号: | A61K31/7105;A61K38/17;A61P9/10;A61P9/00;C12N15/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张德斌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心病 相关 长链非 编码 rna tprg1 as1 及其 结合 蛋白 myh9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心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及其结合蛋白MYH9的应用。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在制备调控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试剂中的应用,还提供了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在制备抑制血管新内膜形成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在制备与MYH9蛋白相互作用的制剂中的应用,还提供了MYH9基因和/或蛋白在制备调控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试剂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冠心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及其结合蛋白MYH9的应用,具体而言,是关于TPRG1-AS1在制备用于抑制HASMC迁移、抑制新内膜形成和/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试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s)的最显着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大多数细胞来源于中膜中迁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平滑肌细胞从中膜迁移到内膜发生异常增殖引起的血管内膜增厚导致血管重塑。
在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t)且几乎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lncRNA通过调控转录中的基因表达,转录后和表观遗传水平等在各种生物活动中发挥广泛作用,包括染色质重塑,选择性剪接,基因组印记,细胞周期调控等。已有文献报道,lncRNA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在调节VSMC表型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例如,lncRNA AK098656通过促进MYH11/FN1蛋白降解诱导VSMC表型转换。INK4基因座中的反义非编码RNA(ANRIL)充当WDR5和HDAC3复合物的支架并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表型转换。心脏中胚层增强子相关的非编码RNA(CARMN)通过直接结合MYOCD促进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的收缩表型。
然而,绝大多数lncRNA在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重塑中的调节作用和机制还没有被完全阐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的结合蛋白MYH9的应用。
本案发明人课题组既往研究对93例冠心病病例和48例对照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lncRNA/mRNA芯片分析,获得了冠心病全转录组水平lncRNA/mRNA表达谱(GSE113079);应用qRT-PCR技术在412例冠心病病例、295例对照大样本中重复验证,验证了TPRG1-AS1是一种新的CAD诊断生物标志物;巨噬细胞TPRG1-AS1的缺失影响炎症相关基因及其附近基因的表达。此外,在肿瘤相关研究中发现,TPRG1-AS1通过诱导RBM24的表达和激活caspase3/7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进展。本发明的研究中发现,TPRG1-AS1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是一个真正的长链非编码RNA,TPRG1-AS1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重塑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进而提供了TPRG1-AS1在制备用于抑制HASMC迁移、新内膜形成和/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制剂中的应用,进一步还提供了TPRG1-AS1的结合蛋白MYH9的相关应用。
具体而言,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在制备调控平滑肌细胞迁移的试剂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TPRG1-AS1的全长序列为1279nt,具体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长链非编码RNA TPRG1-AS1在制备抑制血管新内膜形成的制剂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TPRG1-AS1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新内膜形成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7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