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裙带菜种线、裙带菜种线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裙带菜种线的裙带菜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3550.6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伊东信平;佐藤阳一;斋藤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理研维他命株式会社;理研食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鲁雯雯;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裙带 菜种 制造 方法 使用 裙带菜 养殖 | ||
本发明涉及裙带菜种线、裙带菜种线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裙带菜种线的裙带菜的养殖方法。本发明提供控制裙带菜在裙带菜种线上的生长发育密度、适合于将裙带菜种线卷绕安装在主绳上的方法(卷入法)的裙带菜种线。一种裙带菜种线,其是用于裙带菜养殖的裙带菜种线,其特征在于,在线状附生基质上具有附着干性油而成的被覆部和未附着干性油的非被覆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裙带菜养殖的裙带菜种线、裙带菜种线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裙带菜种线的裙带菜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日本的裙带菜的生产的约95%通过收获养殖裙带菜来进行。另外,一般的养殖裙带菜的生产通过以下工序来进行。
(1)使裙带菜孢子附着于线状附生基质上,制作裙带菜种线的工序。
(2)对得到的裙带菜种线进行育苗、临时养殖等,使附着于种线的裙带菜孢子生长为幼叶的工序。
(3)将附着有幼叶的种线(以下也称为“种苗线”)安装在主绳上的工序。
(4)将安装了附着有幼叶的种线的主绳悬挂在筏上等,在海中等使幼叶生长而形成裙带菜的工序。
(5)从主绳上收获生长成的裙带菜的工序。
在上述工序(3)中,进行如下方法:将附着有幼叶的种线切割为适度的长度,将所得到的种线隔开适度的间隔夹入安装在主绳上的方法(夹入法);或者将附着有幼叶的种线卷绕安装在主绳上的方法(卷入法)等。
在此,在夹入法中,存在将附着有幼叶的种线(种苗线)切割为适度的长度、进而隔开适度的间隔夹入到主绳上等麻烦。此外,在夹入的种苗受波浪的影响而脱落、或者在夹入中使用的种苗线不存在足够数量的幼叶的情况下,成为不适于养殖的“落芽”的状态,作业费事,还存在养殖失败的风险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卷入法是像上述夹入方法那样的种苗线的脱落、幼叶的数量不足的风险的发生频率非常低、因此特别是在波浪的影响显著的裙带菜养殖产地、例如岩手县等所采用的有用方法。但是,在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裙带菜种线上,裙带菜孢子均匀地附着在附生基质上,因此,在上述工序(4)中,在裙带菜生长的过程中裙带菜的生长发育密度变高,有时因光合作用不良、营养不足等原因使得裙带菜的生长受阻,或者生长发育密度过高而发生假根部在附生基质上的成活不足所致的脱落等。因此,产生在工序(4)的中途将主绳从海中等提起来并将生长成的裙带菜的一部分进行疏苗的麻烦。该疏苗作业在达到裙带菜的形态形成结束的全长1m之前、即在全长为约30~70cm的时期进行从经验上来看是最好的,但与该时期相当的1月上旬往年受波浪、寒流的影响而不能出港的情况较多,在一系列裙带菜养殖作业工序中成为较大的作业负担,成为使生产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如此,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法,都存在对于从事裙带菜养殖的人而言产生较大负担的问题。
作为与用于裙带菜养殖的裙带菜种线有关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用具,其是用于培养藻类的孢子并育成的培养用具,其特征在于,由使藻类的孢子附着并发育的种线和以能够安装该种线的方式设置的框体构成,该框体具备配置在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且能够绕挂种线的上框材和下框材、以及相对于这些上框材和下框材可装卸地连结的一对侧框材(专利文献1);一种海藻种苗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使多根由切断为预定长度的绳构成的支撑条体以平板状并列一体化而成的集合支撑条体设置在海水中,使海藻的生殖细胞等附着在其表面,附生的海藻种苗在集合支撑条体上育成至适当的大小后,将集合支撑条体分离成附生有海藻种苗的各个支撑条体(专利文献2);在作为种框的30cm见方的金属丝制种苗框上卷绕合成纤维クレモナ(Cremona)线而成的裙带菜种线(非专利文献1);使孢子生长发育为配子体后,在PVC制的框上卷绕合成纤维クレモナ线而成的裙带菜种线(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等。
但是,在专利文献1、2和非专利文献1~3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孢子附着于裙带菜种线的线部的整个面上,因此,存在裙带菜生长时的生长发育密度过高的缺点,还未提出适合于卷入法的裙带菜种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理研维他命株式会社;理研食品株式会社,未经理研维他命株式会社;理研食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3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