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地铁管片温度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3069.7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玄;梁寿;冉寄蓉;王睿;王禹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 |
代理公司: | 陕西宝盾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4 | 代理人: | 孙妮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地铁 管片 温度 变形 监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地铁管片温度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系统包括温度监测模块、管片变形监测模块、传感器供电装置、信息输出端口信息传导模块、信息处理及决策模块。方法包括先期监测和长期监测,先期监测用于在确定热源温度的条件下,通过监测管片位置的温度和变形,基于有限元分析标定地热参数和管片热膨胀参数,并给出可能的管片温度变形薄弱位置;长期监测通过在可能的薄弱位置布置温度监测模块和变形监测模块,实现以下效果:直接监测可能的薄弱位置的长期温度变形;间接监测其他位置的温度变形;观察管片长期温度变形性能演化趋势。本发明能在管片温度变形超过容许值时及时定位报警,亦有助于分析管片温度变形性能的演化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盾构地铁隧道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地铁管片温度变形监 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法作为一种隧道施工工法,具有施工效率高、环境影响低的特点,现已成为我国 地铁隧道修建的主要施工工法。盾构地铁隧道主要由管片衬砌支撑。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表 明,盾构地铁隧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管片可能因周边受荷条件的改变而产生变形甚至破 坏。另一方面,随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密布各式地热设施,例如地热泵、供暖系统等。地铁难以避免要在地热设施附近修建。不同与其他力学荷载(如开挖、堆载等), 温度作用下盾构地铁管片的变形特性较为复杂。随热源温度的提升,盾构隧道附近会产生 不均匀的温度场,管片温度会有所上升。管片温度的上升会引起管片的热膨胀,在周围土 体的约束下,管片应力会重新调整,同时产生温度变形,可能导致错台、接缝张开等一系 列病害,从而影响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针对盾构地铁隧道,提出相应的温度 变形监测方法。
传统的盾构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主要由技术人员携带相应的检测设备进行巡检实现,这 种方法非常依赖技术人员的工程经验,监测效率低,且难以在病害孕育早期发现,待发现 时往往隧道已产生较为明显的破坏。近年来发展的一系列基于监测传感器(如激光位移传 感器、倾角传感器、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等)和实时信息采集系统的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方法, 大幅提升了隧道变形的监测精度,使得隧道变形破坏的早期预警成为可能。例如,专利CN 216482984 U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的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隧道变形,且 具有报警功能。专利CN 216012189 U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及地铁隧道变形的自动监测系 统,亦能实现实时变形监测和报警的功能。但这类监测方法仍存在不足,即仅能监测传感 器布置断面的变形情况。若要监测其他断面的变形,则需要重复布置大量传感器,或将传 感器在不同时段布置在不同断面,存在成本与监测全面性上的矛盾。另一方面,当前较少 有涉及地铁隧道温度变形的监测方法。专利CN 107526318 A公开了一种地铁深基坑变形 及温度监控系统。该专利通过对基坑的温度和应力分别进行监测,通过有限元反演监测位 置附近的应力场和温度场,从而根据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完成预警决策。该专利将温度 和基坑应力分别处理,未能考虑温度本身对结构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地铁隧道的温度 变形监测问题,需要提出一种监测范围全面且能考虑温度对盾构管片作用的温度变形监测 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地铁管片温度变形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以实现地 铁隧道温度变形监测的实时性、全面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盾构地铁管片温度变形监测系统, 包括温度监测模块、管片变形监测模块、传感器供电装置、信息输出端口信息传导模块、 信息处理及决策模块;
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管片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管片实 时温度;
所述管片变形监测模块包括多个设置在管片上的变形传感器,用于监测管片沿环向的 张开变形和沿径向的错动变形;
所述传感器供电装置一端与隧道内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温度监测模块、管片变形 监测模块电性连接,为温度传感器和变形传感器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3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