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抬头显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0737.0 | 申请日: | 202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2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8 | 分类号: | H04W4/48;H04W12/03;H02J50/1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无线网络 控制 抬头 显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抬头显示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身内的主控制器和设置在抬头显示系统内的至少一个分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分控制器进行数据与信号传输。本发明的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个分控制器,不需要使用线束与各个分控制器连接,节省了线束的使用量,减少了整个抬头显示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抬头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是驾驶员与汽车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接口。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行驶状况和各机构、零部件的信息量显著增加,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必须更多、更及时了解汽车和发动机的各种参数是否正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汽车内部抬头显示通常位于汽车方向盘的前方,便于驾驶员随时观察抬头显示内的各个仪表指示信息。通常情况下,汽车内部每个仪表都需要连接线束,用来传递电源和显示仪表信息,但是汽车内部的仪表较多,相应的线束分支也会随之增加,既增加了汽车线束的用量,同时也提高了汽车线束布线的复杂程度,增加了汽车装配和维修的难度,也使得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汽车电器技术领域急需一种减少汽车线束,安装和维修都十分方便,成本较低的抬头显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控制的抬头显示系统的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个分控制器,不需要使用线束与各个分控制器连接,节省了线束的使用量,减少了整个抬头显示系统的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控制的抬头显示系统,包括设置在车身内的主控制器和设置在抬头显示系统内的至少一个分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与所述分控制器进行数据与信号传输。
可选地,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无线发射单元,所述分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单元,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控制信号,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并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无线接收单元,所述分控制器包括无线发射单元,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所述状态信息,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并接收所述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还包括加密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加密模块与所述无线发射单元连接,所述加密模块将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状态信息加密;所述无线接收单元包括解密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分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解密模块与所述无线接收单元连接,所述解密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或所述状态信息解密。
可选地,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抬头显示内部,所述电池与所述分控制器电连接,并给所述分控制器提供电能。
可选地,所述分控制器设置电量监控装置,所述电量监控装置能够监控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所述电量监控装置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分控制器电连接,并将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信息反馈给所述分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分控制器设置电量报警装置,所述电量报警装置与所述分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分控制器内设置所述电池剩余电量的报警值,当所述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所述报警值时,所述分控制器将报警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反馈给所述主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车身内还设置电池充电装置,所述电池放置在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内并进行充电。
可选地,所述电池上设置无线受电线圈,所述无线受电线圈与所述电池的电极连接。
本发明的主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各个分控制器,不需要使用线束与各个分控制器连接,节省了线束的使用量,减少了整个抬头显示系统的成本。同时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电池充电,避免由于电池的电量低造成分控制器无法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0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