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电缆状态测量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70484.7 | 申请日: | 2022-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2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牛飞龙;杨召锋;吴福山;王裕谦;谭一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华泰联合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G01J5/03;G01J5/48;F25D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王袁辉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电力电缆 状态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电缆运行状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电缆状态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卡罩主体、远端服务器和扩展显示屏;所述测量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红外摄像头;在测量主体内设置有中控器;所述中控器与红外摄像头电性连接,并能够通过红外摄像头采集电力电缆表面的红外测量数据;所述卡罩主体的前侧设置有弧槽状的测试工位;该测试工位能够罩扣至电力电缆外表面;所述远端服务器能够接收由所述中控器上传的红外测量数据。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电缆状态测量工作比较分散,测量误差较大,技术人员难以进行数据在线状态评估的问题,本方案通过电力电缆表面温度的采集,能为远端服务器对电力电缆状态的分析提供数据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运行状态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电缆状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中的电缆状态测量工作比较分散,传感器多样,一些评估主要仍是依靠人工试验进行测量,并且需要投入大量工作,且很难满足在线状态评估的要求,并且随着电缆数量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大大影响了电缆的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比如:在电力电缆的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电力电缆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测量,目前,对电力电缆温度的测量方式往往采用点温枪进行测量,这种方式虽然测温距离远、安全性高,但是误差较大,并且需要人工记录测温数据并上传电脑,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并且,由于测得的温度为电缆表面的当前采集点的温度,难以实现电力电缆的升温的原因进行分析,特别是多芯的电缆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发生升温的因素有电缆的局部护套损坏、绝缘性降低,电缆选型有误、电缆超负荷运行,电缆相间绝缘性降低等,通电力电缆表面点位置的当前温度,很难实现电力电缆的温度测量并进行运行状态分析。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对电力电缆外表面的面区域进行温度采集并能够为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提供更多测算数据的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电力电缆表面温度区域测量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电缆状态测量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电缆状态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卡罩主体、远端服务器和扩展显示屏;
所述测量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红外摄像头;在测量主体内设置有中控器;所述中控器与红外摄像头电性连接,并能够通过红外摄像头采集电力电缆表面的红外测量数据;
所述卡罩主体的前侧设置有弧槽状的测试工位;该测试工位能够罩扣至电力电缆外表面;
所述远端服务器能够与中控器通信连接,并接收由所述中控器上传的红外测量数据;
所述扩展显示屏通过通信线与测量主体相连,并能够实时显示红外摄像头所采集的红外测量数据。
由于现有技术利用点温枪对电力电缆的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时,只能够进行点位置的温度测量,存在测量误差大的风险,为此本方案中采用红外摄像头的结构,利用红外摄像头进行面区域的温度采集,从而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并且在红外摄像头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进行采集,从而方便于分析人员根据温度的变化过程,进行电缆运行状态的分析。
本方案中设置的卡罩主体能够罩扣至电力电缆的外表面,不仅能够稳定红外摄像头与电缆外表面的距离和位置,降低因手持测量主体过程中的晃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还能够对外部热源进行一定程度的遮挡,从而降低外部因素对测温准确性的影响。
作为上述电力电缆状态测量装置的补充设计或备选结构:所述卡罩主体包括有罩壳,测试工位位于在罩壳的前侧,在测试工位的内沿处设置有若干带有弹性的篦齿;所述篦齿能够贴合到电力电缆的外表面并围成一个测量区;所述红外摄像头能够对测量区的中心处进行红外测量数据。篦齿可以采用软质的橡胶材料制成,进而能够与电力电缆的外面表面实现弹性接触,从而避免测量过程中壳罩上的棱角对电力电缆的外表面造成伤害,此外,还能够起到防风的效果,从而避免外部热空气或冷空气对电力电缆外表面的温度造成影响,而影响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华泰联合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华泰联合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04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