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网数据可信共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9339.7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4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昊;刘冬兰;刘新;王勇;常英贤;马雷;于灏;姚洪磊;王睿;秦佳峰;张方哲;孙莉莉;苏冰;井俊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3 | 分类号: | H04W12/03;H04L9/40;H04W4/3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00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数据 可信 共享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电网数据可信共享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需要进行电网数据共享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主体和客体匹配对应的共享策略;所述共享策略包括纵向共享策略、混合共享策略及横向共享策略;每种共享策略均先将电网数据进行特征划分,并依次进行标记,然后对标记后的特征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特征生成共享数据库;将共享数据库共享至共享体,共享体对特征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特征进行匹配后输出;对共享策略中未能共享的数据匹配补充策略。本发明通过进行相似特征的加密共享,能够在提高共享数据利用率的基础上保障数据共享时的安全性,以解决现有的电网数据共享过程中利用率和传输效率较低且传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数据共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网数据可信共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5G实际上是为物联网准备的,5G速度快、时延短,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产业互联网等都或将受益,但人类科技进步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一定也会在安全上带来更多的挑战,在5G网络的加持作用下研究电力大数据环境下的脱敏数据可信共享技术,可以在满足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政府法规的前提下,与5G运营商开展跨组织的数据可信共享,提升智能电网5G应用能力,并为解决与外部企业合作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可信共享、信息孤岛问题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但是在现有的电力数据共享过程中,会存在共享数据的共享效率低下,共享数据的系统匹配度低导致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在电力数据共享过程中,电力数据的传输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电网数据可信共享方法,通过进行相似特征的加密共享,能够在提高共享数据利用率的基础上保障数据共享时的安全性,以解决现有的电网数据共享过程中利用率和传输效率较低且传输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电网数据可信共享方法,包括:
对需要进行电网数据共享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类;
对分类后的主体和客体匹配对应的共享策略;
所述共享策略包括纵向共享策略、混合共享策略及横向共享策略;
每种共享策略均先将电网数据进行特征划分,并依次进行标记,然后对标记后的特征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特征生成共享数据库;
将共享数据库共享至共享体,共享体对特征进行解密,将解密后的特征进行匹配后输出;
对共享策略中未能共享的数据匹配补充策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对需要进行电网数据共享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类,具体包括:
将与电网相同的主体且与电网不同的客体的共享体设置为横向共享体;
将与电网不同的主体且与电网相同的客体的共享体设置为纵向共享体;
将与电网不同的主体且与电网不同的客体的共享体设置为混合共享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共享策略包括:先将电网数据进行横向特征划分,并依次进行标记,分别标记为H1t至Hnt,其中H1t为标记的第一横向特征,Hnt为标记的第n横向特征;
对第一横向特征到第n横向特征分别设置第一横向加密方法至第n横向加密方法,然后将第一横向特征至第n横向特征依次通过第一横向加密方法至第n横向加密方法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第一横向特征至第n横向特征生成一横向特征共享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9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