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8610.5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6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蕾;程勇;郭殿伟;鲁镥;尚元绍;黄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0 | 分类号: | H02K1/20;H02K9/193;H02K5/124;H02K1/12;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孔凡梅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定子 冷却 油路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包括机壳、定子、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所述定子安装在机壳内,所述前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非出线端,所述后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出线端,所述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均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提高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的密封性,所述后淋油环沿径向开设有后回油孔,所述后回油孔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本发明通过使用带有密封结构的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能够有效防止冷却油的渗漏,使冷却油基本都能够通过喷油孔结构喷出,提高冷却效果;本发明的后回油孔截面积与进油孔截面积比大于5:1,保证回油通畅,电机中无积油,无冷却油没过电机定转子气隙,降低电机效率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机领域中,经常用油冷的方式对电机冷却,冷却过程中,冷却油经电机机壳上端的油孔进入电机机壳上的油道,然后通过机壳上的径向油道进入定子铁芯与机壳之间,然后通过定子铁芯外圆上的油槽分别流到定子出线端淋油环和非出线端淋油环上,然后通过淋油环上的密封圈形成的密闭空间,冷却油通过淋油环上的径向油孔喷出,冷却定子的出线端绕组和非出线端绕组。完成冷却任务后,一部分冷却油通过减速器壳体上的油孔,从定子非出线端流回减速器,另一部分冷却油,主要是定子出线端的积油,通过机壳底部的油孔和油槽,再经过减速器壳体上的油孔流回减速器。
然而,定子热套机壳前,先装配的淋油环存在一种工艺上无法避免的矛盾,如果淋油环设计得与定子铁芯完全贴近,由于没有密封圈这样的柔软结构做缓冲,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存在淋油环因被定子压碎而需要返修的情况,所以淋油环设计得需要与定子铁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样实际使用过程中,热套机壳前先装配的淋油环与定子铁芯结合面之间就会有较多的冷却油泄漏,不利于对定子此端绕组的冷却,冷却效果下降,而且,定子出线端回油槽入口截面积较小,不利于回油,同时在车辆下坡和爬坡的工况,由于回油槽入口截面积较小,沿圆周方向不存在展开角,回油更加不顺畅,容易导致电机底部积油,大量积油后,冷却油没过定转子之间的气隙,使电机的工作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油路结构,包括机壳、定子、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
所述定子安装在机壳内;
所述前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非出线端;
所述后淋油环安装在定子的出线端;
所述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均设置有密封结构,用于提高前淋油环和后淋油环的密封性;
所述后淋油环沿径向开设有后回油孔,所述后回油孔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44°。
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在前淋油环靠近定子的一端;
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在后淋油环靠近定子的一端;
所述第三密封圈安装在后淋油环表面。
优选地,所述机壳沿轴向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沿径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孔。
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表面沿周向还设置有环油槽,所述环油槽与径向孔连通,所述定子表面沿轴向设置有若干个输油槽,所述输油槽与环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输油槽以1~3个为一组,均匀开设在定子表面。
优选地,所述前淋油环呈环形,沿径向开设有若干第一喷油孔,所述第一喷油孔沿前淋油环的环形面均匀设置,所述前淋油环一端嵌入第一密封圈中,另一端与机壳内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8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废盐三流体富氧处理装置及系统和工艺
- 下一篇:微流场条件确定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