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驱蚊香囊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7771.2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1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大为 |
主分类号: | A01N65/40 | 分类号: | A01N65/40;A01N65/10;A01N65/28;A01N65/12;A01N65/22;A01P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数字代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53 | 代理人: | 冯现伟 |
地址: | 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蚊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驱蚊香囊,属于中药香囊技术领域,由如下原料组成:香薷、白芷、苍术、香附、艾叶、薄荷、紫苏叶、川芎、丁香、香奈、藿香、陈皮、石菖蒲。常年夏季高发的儿童丘疹性荨麻疹,多因蚊虫叮咬所致,如果减少蚊虫叮咬,就可以减少丘疹性荨麻疹的发作,符合中医治未病和大健康的思想,本申请将传承的方子改良实践,形成了现在的驱蚊香囊佩戴胸前,身旁或者放在车内床头,可以驱赶蚊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香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驱蚊香囊。
背景技术
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性痒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大多数发病主要昆虫叮咬有关,如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个体素质对昆虫叮咬反应不同。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使对这些物质过敏的儿童产生本病。这是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致敏需10天左右,此时再受叮咬则促成皮疹发生。反复叮咬可产生脱敏作用,因此本病一般在7岁左右停止发病。
皮损多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内容清,周围无红晕。呈皮肤色或淡红色或淡褐色,有的皮疹为较硬的栗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肿大。新旧皮疹常同时存在。一般幼儿患者红肿显著,并有大疱,常有剧痒而影响睡眠。搔抓可引起继发感染。皮疹经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但有新疹可陆续发生使病程迁延较久。常复发,一般无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不肿大。
现今的一般疗法应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寻找有无昆虫叮咬,并消灭跳蚤、螨、臭虫等动物。限制过量蛋白(牛奶、鸡蛋)、糖果糕点,补充新鲜青菜、水果。治疗胃肠道障碍及肠寄生虫。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全身疗法内服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
局部治疗可外用各种止痒洗剂,如1%~2%石炭酸炉甘石洗剂、复方明矾洗剂、达克罗宁乳剂及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若有继发感染可在洗剂中酌加0.5%依沙吖啶(利凡诺)或0.2%呋喃西林等。
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止痒制剂对皮肤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中药驱蚊香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药驱蚊香囊,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香薷400~450g、白芷400~450g、苍术400~450g、香附500~550g、艾叶300~350g、薄荷350~400g、紫苏叶300~350g、川芎400~450g、丁香600~650g、香奈600~650g、藿香500~550g、陈皮150~200g、石菖蒲300~350g。
优选的,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香薷425g、白芷425g、苍术425g、香附525g、艾叶325g、薄荷375g、紫苏叶325g、川芎425g、丁香625g、香奈625g、藿香525g、陈皮175g、石菖蒲325g。
一种中药驱蚊香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称取:
称取相应重量的香薷400~450g、白芷400~450g、苍术400~450g、香附500~550g、艾叶300~350g、薄荷350~400g、紫苏叶300~350g、川芎400~450g、丁香600~650g、香奈600~650g、藿香500~550g、陈皮150~200g、石菖蒲300~350g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大为,未经黄大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7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