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科护理用的吸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5305.0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2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亢杰 |
地址: | 26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科护理用的吸痰装置,包括吸痰器,所述吸痰器正面的一角固定设置有负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上接有两个首尾相连的第一吸引软管,两个所述第一吸引软管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有过滤片。本发明能够在将第二吸引软管从进口接口上拔出时,在拔出的瞬间,通过相互吸附的两个第一磁片,使橡胶连接环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从而对第二吸引软管的一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进而减小第二吸引软管从进口接口上脱离时,第二吸引软管内部的痰液从第二吸引软管的端口滴落的概率,进而减小滴落的痰液污染清洗者衣物后造成病毒传播的概率,减小清洗吸痰装置时的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科护理用的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各科中,由于一些病患处于长期卧床无法自理,或存在一些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导致病患无法自主排痰,因此在这些病患排痰时,需要借助吸痰装置帮助其进行排痰,传统的吸痰装置由吸痰器、若干软管及储液瓶等组成。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吸痰装置使用完成后,需要对储液瓶及吸引软管进行彻底的清洗,在清洗前需要将吸引软管从储液瓶上的接口上拔下,在吸引软管的端口与接口脱离的过程中,由于吸引软管内部仍然残留有一定痰液,导致吸引软管从储液瓶上的接口上拔下的过程,吸引软管内部残留的痰液从吸引软管的端口滴落,且可能滴落于清洗吸痰装置人员(一般为护理人员)的衣物上,导致清理人员的的衣物或被褥被污染,同时该痰液也可能滴落地面上或飘散于空气中,由于痰液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传染性病毒,因此,此过程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科护理用的吸痰装置,能够在将第二吸引软管从进口接口上拔出时,在拔出的瞬间,通过相互吸附的两个第一磁片,使橡胶连接环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从而对第二吸引软管的一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密封,进而减小第二吸引软管从进口接口上脱离时,第二吸引软管内部的痰液从第二吸引软管的端口滴落的概率,进而减小滴落的痰液污染清洗者衣物后造成病毒传播的概率,减小清洗吸痰装置时的隐患。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全科护理用的吸痰装置,包括吸痰器,所述吸痰器正面的一角固定设置有负压接口,所述负压接口上接有两个首尾相连的第一吸引软管,两个所述第一吸引软管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有过滤片,所述吸痰器的顶部放置有储液瓶,所述储液瓶顶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溢流阀接口与进口接口,所述第一吸引软管的另一端套接于溢流阀接口上,所述进口接口上套接有第二吸引软管,所述第二吸引软管的另一端套接有吸痰软管;
所述进口接口与第二吸引软管的相接处设置有防护管,所述第二吸引软管远离吸痰软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橡胶连接环,所述橡胶连接环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第一磁片,两个所述第一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防护管内壁的两侧沿其径向对称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套管,所述滑动套管靠近第一磁片的一侧与第一磁片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沿着防护管的内壁延伸至防护管的外部,且防护管的顶部呈敞开状结构。
所述防护管两侧与滑动杆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滑动套管外侧远离第一磁片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远离橡胶连接环的一端穿过通槽延伸至防护管的外部,所述推动杆的外壁与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吸引软管远离防护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部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外壁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管,所述安装杆外壁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置有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转动套管固定连接,且卷簧的另一端与安装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管远离吸痰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圆形密封片,所述圆形密封片与安装环相互适配。
所述转动套管远离圆形密封片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按压片。
所述第二吸引软管外壁靠近安装环的一端阻尼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动环,所述第二滑动环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按压片相适配的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未经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5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