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3390.7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汪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金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汪金芳 |
主分类号: | F16H55/38 | 分类号: | F16H55/38;F16H55/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1125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传动系统 用带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包括:带轮主体;带轮主体由若干轮片连接形成,相邻两个轮片之间形成供皮带嵌合的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端面形成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带槽侧面设有摩擦槽,摩擦槽提高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本发明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动带和带轮之间靠摩擦传动,特别是两个带轮为了减速二者直径比比较大,小带轮为主动轮,大带轮为从动轮,大带轮的包角远远大于小带轮的包角,从而造成小带轮打滑现象很普遍。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于2010.05.19公开了名称为V形传动带及带轮(申请号:200920307667.0)的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常规状态下依旧使用摩擦传动;在发生打滑时才配合使用啮合传动,使设备能正常、平稳的运转,同时也提高了传动带的使用寿命。
由于带轮为刚性材料,而皮带为柔性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主动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导致皮带的齿与带轮的齿脱开,且带槽的内侧壁与皮带的侧面摩擦系数小,摩擦力小,打滑现象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传动系统用带轮,包括:带轮主体;带轮主体由若干轮片连接形成,相邻两个轮片之间形成供皮带嵌合的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端面形成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带槽侧面设有摩擦槽,摩擦槽提高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本发明通过若干轮片连接形成带轮主体,相邻轮片之间形成带槽,相邻两个轮片的相对断面形成与皮带摩擦传动的带槽侧面,在带槽侧面上设置摩擦槽,当带轮处于大功率、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皮带受力产生形变,使的皮带的侧面贴紧在摩擦侧面的摩擦槽中,从而大大提高了皮带与带槽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或消除了皮带的打滑现象。
进一步,带槽侧面为倾斜面。带槽侧面设置为倾斜面用于匹配皮带的侧面,使带槽侧面贴合在皮带的两侧。
进一步,带槽个数为1-20个。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相应个数的带槽。
进一步,摩擦槽径向设置在带槽侧面上。在带槽侧面上径向设置摩擦槽,当皮带受力变形后,皮带在带槽转动的过程中,摩擦槽增加了皮带侧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消除或减少了皮带打滑的现象。
进一步,摩擦槽深度为0.2mm-5mm。在带轮所处的工作环境下,根据带轮的功率与载荷,调整摩擦槽的深度,从而调整带槽侧面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进一步,摩擦槽的宽度为0.5mm-10cm。在带轮所处的工作环境下,根据带轮的功率与载荷,调整摩擦槽的宽度,从而调整带槽侧面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进一步,相邻两个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为0.2°-360°。通过调整相邻两个摩擦槽之间的圆心角,控制摩擦槽的紧密度,从而根据传动需求调整皮带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摩擦槽圆周分布在带槽侧面上,提高了皮带形变后与带槽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了摩擦力,降低或显出了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打滑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金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汪金芳,未经杭州金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汪金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3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粒料热混着色工艺
- 下一篇:一种直流断路器的过电流脱扣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