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土壤团聚体的土钻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2528.1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4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华;徐磊;周燕;章建伟;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许轲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土壤 团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土壤团聚体的土钻,其包括受力座和钻套,所述钻套设置在受力座的底部,钻套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刀,且两个环刀拼接组装后构成用于钻取土柱的环刀主体,所述环刀主体的上端插入在钻套内,在钻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对环刀主体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同时钻套内还设有用于挤压环刀主体内土柱的挤压机构。本发明操作方便、结构新颖、便于拆卸和携带,其通过设置可拆解的环刀,使得环刀中采集的原状土柱能够通过对环刀进行拆解,从而将环刀内完整的土柱进行取出,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原状土柱物理结构的破坏而导致的团聚体测定不准确问题;并且也方便在土钻使用后,对其内部残留的土壤进行清理,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土壤团聚体的土钻。
背景技术
土壤团聚体是由土壤有机复合物和矿物颗粒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土壤结构体,其性质的测定离不开原状土的完整获取。
现有技术中的土钻在钻取土柱后,一般需要工作人员施加外力方能将土柱从土钻内取出。而在这一过程中,土钻内采集的土柱会受到外力扰动,导致土柱在土钻内受到震动后出现分解,使得采集的土柱中不同层次的土层造成混乱,影响了后续对土壤团聚体性质的测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土壤团聚体的土钻,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土壤团聚体的土钻,其包括受力座和钻套,所述钻套设置在受力座的底部,钻套的内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环刀,且两个环刀拼接组装后构成用于钻取土柱的环刀主体,所述环刀主体的上端插入在钻套内,在钻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对环刀主体进行固定的限位机构,同时钻套内还设有用于挤压环刀主体内土柱的挤压机构。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钻套外壁的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可拆卸的穿入钻套内对环刀主体进行固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两个所述固定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第一螺纹部,两个所述环刀在钻套内的一端均设有连接部,且两个连接部和钻套上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一螺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两个所述环刀的外壁均设有呈螺旋形的外螺纹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两个所述环刀的底端均设有第二螺纹部,且第二螺纹部的外壁螺纹安装有固定件。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可上下移动设置在钻套内部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顶端安装有两根滑杆,且两个滑杆的顶端穿过受力座共同连接挤压框,所述挤压块在滑杆的带动下可向下移动伸入环刀主体内。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受力座的中心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与固定杆的第一螺纹部相适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选,两个所述固定杆的第一螺纹部上方的外壁均设有橡胶耐磨层,并且两个固定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敲击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可拆解的环刀,使得环刀中采集的原状土柱能够通过对环刀进行拆解,从而将环刀内完整的土柱进行取出,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原状土柱物理结构的破坏而导致的团聚体测定不准确问题;并且也方便在土钻使用后,对其内部残留的土壤进行清理,操作方便、结构新颖、便于拆卸、携带方便,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挤压机构,可在需要使用土钻连续取土时,能够推动挤压框带动挤压块将环刀内采集的土柱顶出,并且也能保证取出的土柱完整性,达到快速取土的效果,相对于对环刀进行拆解的取土方式,增加了挤压取土方式,借助挤压机构能够使土钻适应更加快速且连续的工作,进而提高了取土的效率,使得土钻能够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而灵活改变,提高了土钻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2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