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61805.7 | 申请日: | 2022-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6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沈国新;卢红伶;胡文君;蒋陈凯;陈振滨;冯永才;方晓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旭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2 | 分类号: | B30B9/12;B30B9/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汪利胜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毛油粉渣 榨油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螺旋压榨机、毛油去渣机,螺旋压榨机上设有接油盘,接油盘上设有出油口;毛油去渣机包括离心过滤单元、离心沉淀单元,离心过滤单元包括固定筒、离心筒,离心筒转动安装在固定筒内,离心筒上端开口朝向出油口设置,离心筒下部侧壁上密布若干出油细孔,离心筒外壁和固定筒内壁之间形成储油环腔,储油环腔底部连接输油管,输油管连接输油泵;离心沉淀单元包括转轴、卧式布设的离心管道,转轴与离心管道插装连接,离心管道包括直线段和锥台段,锥台段内径从与直线段连接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转轴上安装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外边缘与离心管道内壁适配,转轴内直线段对应位置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一端与输油泵的出油端连通,进油孔另一端连通到转轴外壁上偏向锥台段位置,锥台段上远离直线段的一端设有出渣孔,直线段上远离锥台段的一端设有出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离心筒上设有从动锥齿轮,转轴一端延伸出离心管道且该端设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固定筒底部设有隔油凸环,离心筒下端设有安装环,安装环适配套装在隔油凸环中,隔油凸环上端支撑在离心筒下端面上,安装环底部和固定筒底部之间安装平面轴承;离心筒上部外壁和固定筒内壁之间安装定位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直线段端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壁上设有蓄压环槽,转轴与安装孔连接,转轴上设有连通在蓄压环槽和进油孔之间的过油孔,直线段端部连接和蓄压环槽连通的进油管,进油管和输油泵的出油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锥台段端部周向均布设置若干个出渣孔,锥台段端部连接挡料罩,挡料罩罩住出渣孔,挡料罩下端设置下料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出渣孔下方设置渣料桶,出油孔下方设置储油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转轴内安装可轴向移动的送油管,送油管内孔形成进油孔,转轴内设有连接孔,送油管安装在连接孔中,转轴上设有若干轴向间隔布设的通液孔,通液孔与连接孔连通,送油管侧壁上设有出液孔,送油管移动使出液孔与不同位置的通液孔对应连通;送油管上连接推杆,送油管和连接孔之间安装回位弹簧,直线段端部安装推动环,推动环套在转轴上,推动环连接活塞缸伸缩杆,推杆与推动环表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连接孔一端连接封闭塞,送油管两端封闭,回位弹簧抵接在送油管一端和封闭塞之间;转轴上设有避让槽,推杆穿过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其特征是,送油管侧壁上靠近直线段端部位置设有进液槽孔。
10.一种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能去除毛油粉渣的榨油装置进行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油料装入到螺旋压榨机进行压榨;
S2,螺旋压榨机压榨出的毛油滴落到接油盘上,并流入离心筒中;
S3,离心筒转动对毛油进行离心过滤,油液从出油细孔排出到储油环腔,部分粉渣残留在离心筒中;
S4,输油泵工作将储油环腔中的毛油输送到进油孔中,并输送到离心管道的直线段内偏向锥台段位置;
S5,转轴转动,螺旋叶片随转轴一起转动,带动离心管道内的毛油转动,毛油中的粉渣比油液重,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粉渣在离心管道内壁聚集,随着螺旋叶片的旋转被向锥台段端部推送,最后从出渣孔排出;经过离心沉淀后的油液从出油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旭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旭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618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晶粒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