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以及转码头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53201.8 | 申请日: | 202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4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丁敏杰;刘健宁;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外轮理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Q10/08 |
代理公司: | 杭州点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62 | 代理人: | 余梅 |
地址: | 31515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理货 数据 国际 中转 周期 以及 码头 分析 方法 | ||
1.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包括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和RFID芯片(3),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对单批次国际中转箱上RFID芯片(3)中的航线、集装箱号、进出口时间信息进行采集;
S102、对该批次国际中转箱在码头的停留时间进行跟踪并记录;
S103、计算该批次国际每个中转箱从境外进口到重新出口境外的间隔时间;
S104、对该批次所有国际中转箱的间隔时间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该批国际中转箱的平均在港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识别验证RFID铅封包括锁体块(1)和锁杆机构(2),锁体块(1)自上而下开设有第二圆形槽(104)、圆形插孔、第一圆形槽(103)和直槽口(102),RFID芯片(3)固定在第二圆形槽(104)顶部,锁体块(1)顶端内壁固定有锁芯(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机构(2)包括锁杆体(201),锁杆体(201)底部杆体固定有直槽块(206),直槽块(206)的高度小于第一圆形槽103的宽度,锁杆体(201)底端固定有固定杆(202),固定杆(202)底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固定环,锁杆体(201)底端设置有连接块(204),连接块(204)顶端固定有活动筒(203),活动筒(203)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活动筒(203)活动连接,固定杆(202)和连接块(204)之间连接有弹簧(2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国际中转箱周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块(1)顶端固定有放置环(101)。
5.一种基于理货数据的转码头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201、选择各航线进口的国际中转集装箱中二程中转箱量最多的航线,设定A码头中的a航线二程中转箱量最多,B为a航线国际中转集装箱的二程中转码头;
S202、对通过a航线境外进口至A码头后直接从原码头其他航线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X2;
S203、对通过a航线境外进囗至A码头再二程中转至B码头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X1;
S204、对通过境外其他航线进口至A码头后从原码头a航线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Y2;
S205、对境外进口至B码头后二程中转至A码头再通过a航线出口境外的国际中转箱箱量进行统计,数量为Y1;
S206、计算出进出囗都在A码头完成中转的国际中转箱箱量为X2+Y2,通过B码头二程中转的所有国际中转箱箱量为X1+Y1;
S207、对S206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为差值=(X1+Y1)-(X2+Y2),当差值>0时,说明二程中转总量大于本港出运总量,则适合将原本分布在A码头的a航线,调整到B码头,反之,当差值≤0时,说明二程中转总量小于或等于本港出运总量,则不必进行航线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外轮理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532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