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CD70内化的抗体、抗体偶联物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942655.5 申请日: 2021-06-17
公开(公告)号: CN116120451A 公开(公告)日: 2023-05-16
发明(设计)人: 张军锋;郭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蓝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6/28 分类号: C07K16/28;C12N15/13;G01N33/68;A61K39/395;A61K47/68;A61P35/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王宇婷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cd70 内化 抗体 偶联物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抗CD70内化的抗体、抗体偶联物及其应用。本申请以人源CD70为靶点,成功开发得到可结合人源CD70分子的抗体,该抗体特异性好,亲合力较高,结合细胞表面表达的人源CD70,并可被细胞高效转运至胞内;由于该抗体具有内化功能,进而可以携带毒素分子进入细胞杀死该细胞,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因此,该抗体具有新颖的特性及药物开发方向,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CD70内化的抗体、抗体偶联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是申请号202110675328.3,名称为抗CD70内化的抗体、抗体偶联物及其应用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CD70分子,即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7因子(TNFSF7),多肽链长193个a.a.,分子量21.1KD,是一种Ⅱ型跨膜糖蛋白(尚未见可溶形式),C端155个氨基酸位于膜外;胞外的第一、三及第二、四个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二硫键,维持胞外部分的空间结构;通常其以同源三聚体形式存在于膜上。在正常组织中,CD70的细胞表达谱较窄,主要表达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诱导分泌抗体)和局部淋巴组织的T细胞,在胸腺髓质上皮细胞中低水平表达。但其表达可被抗原诱导大量增加并随着免疫应答的减弱而减少,比如抗原诱导活化的T、B细胞中高表达CD70。同时其表达受到细胞因子的调控,如IL1a、IL12、TNFa、GM-CSF可上调CD70表达,IL4、IL10下调CD70表达。另外在成熟的DCs中,在TLR信号通路的介导下CD70表达。这些现象正好表明CD70为初始T细胞完全活化所需的一种协同刺激分子,在调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配体CD27相互作用,不仅起着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作用,而且二者之间的互作还可以调节B、NK等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短暂表达于活化的T和B淋巴细胞及成熟DC细胞中的CD70,在病理状态下却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大量研究表明,CD70在淋巴瘤、肾癌、胶质细胞瘤、乳腺癌、血源性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同时观察到CD27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与CD70同步上升或下降。可能二者作为配体/受体对,形成了反馈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反而起到介导疾病发生的作用。CD70与CD27互作后,CD27活化,TRAF2/5结合到其胞内段,进一步激活NF-KB和c-Jun激酶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增殖、生存和分化等。另外,亦有人认为CD70与CD27结合后也可能使CD27胞内段结合Siva从而引起Caspase介导的细胞凋亡。

鉴于以上现象,以CD70为靶点制备特异性抗体,开展肿瘤免疫治疗引起人们浓厚兴趣。目前针对CD70靶点,CART治疗、抗体药和抗体偶联药物三种应用方式均在开发中,进展最快的为强生与arGEN-X合作开发的库萨图珠单抗(Cusatuzumab,研发代号ARGX-110),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结果显示库萨图珠单抗联合维达扎可显著降低AML患者骨髓中的白血病干细胞,证实该靶点的可靠性。

鉴于CD70/CD27分子对重要免疫调节功能,对CD70进行调控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T细胞、甚至B细胞及NK细胞等淋巴细胞的信号传递及生理反应,是一个很理想的免疫治疗靶点,合理应用有可能调动多种细胞免疫。目前靶向CD70的疗法有CART及裸抗,临床效果有限,特别是对实体瘤来说,这两种方法几乎无效。研发人员普遍认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是未来治疗癌症的希望之一。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CD70内化的抗体、抗体偶联物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组抗CD70内化的抗体,其重链可变区CDR1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1-16,CDR2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17-32,CDR3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33-48。

进一步优选的,本申请所述抗CD70内化的抗体,包括以下任一所示重链可变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蓝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蓝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2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