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魏斯氏菌J4-1胞外多糖抗结直肠癌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6301.X | 申请日: | 2022-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4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环;杜雅冰;马望;崔抗;周丽丽;余朴;张腾飞;都玉蓉;刘蕾;闫伟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A61K35/744;A61P35/00;A61P1/00;C12Q1/06;G01N33/68;G01N1/30 |
代理公司: | 河南博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19 | 代理人: | 陈章滨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魏斯氏菌 j4 多糖 直肠癌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J4‑1胞外多糖抗结直肠癌的应用,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J4‑1的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21189。本发明通过设置实验动物及分组,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对实验分组进行处理,制作病理标本,小鼠肿瘤组织及心肝脾肺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实验分组及处理,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周期检测,J4‑1胞外多糖抗结肠癌细胞增殖机制验证和实验结果十个步骤,通过采用瘤内注射J4‑1胞外多糖,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G0/G1期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有效的发挥抗结肠癌作用。同时兼有对小鼠体重和生长状态无影响、对小鼠重要脏器无损伤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融合魏斯氏菌J4-1胞外多糖抗结直肠癌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不仅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的癌症。早期CRC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常常不能及时发现,大部分CRC患者发现病情时已是中晚期。治疗方案经过了数十年的逐步更新优化使结直肠癌晚期疾病患者的总生存期有所延长,死亡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CRC依然严重威胁着中国及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同时化疗、靶向治疗也伴随着因人而异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寻找更新更有效的CRC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菌体成分或者代谢产物(后生元)可以抑制结直肠癌。EPS作为乳酸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促进健康的生物活性,可以发挥部分或者全部乳酸菌功能。因此,乳酸菌产生的EPS在人类健康包括肿瘤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吸引研究者的兴趣。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属于乳酸菌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的生态地位,广泛存在于唾液、母乳、人类胃肠道以及传统发酵食品中。目前,W.confusa的EPS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领域。但W.confusa的EPS已表现出可观的益生特性,比如抗菌、抗氧化、促进益生菌生长以及免疫调节潜力等。但目前为止,W.confusa及其衍生物EPS在抗肿瘤包括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还未有报道。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融合魏斯氏菌J4-1胞外多糖抗结直肠癌的应用,具备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有效的发挥抗结肠癌作用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融合魏斯氏菌J4-1胞外多糖抗结直肠癌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取SPF级4-5周雌性BALB/C nudle雌性裸鼠,体重约14-17g,实验分组为瘤内注射PBS组(NC组),瘤内注射低剂量胞外多糖组(Low-dose组)和瘤内注射高剂量胞外多糖组(High-dose组)。。
2)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将HT29结肠癌细胞系用胰酶消化, 1000rpm,5min离心后收细胞,PBS重悬。在BALB/C nudle裸鼠右腋皮下注射100μL HT29结肠癌细胞悬液(5×106个细胞/只)成瘤。
3)对实验分组进行处理:NC组:在裸鼠皮下瘤模型构建后,瘤体积达200mm3左右,每4天瘤内注射PBS 100μL,持续至实验终点为止。Low-dose组和High-dose组:在裸鼠皮下瘤模型构建后,瘤体积达200mm3左右,两组均每4天瘤内注射胞外多糖溶液100μL,持续至实验终点为止。Low-dose组每只裸鼠每次瘤内注射胞外多糖 1.5mg,High-dose组每只鼠每次瘤内注射胞外多糖2.5mg。在此期间密切观察小鼠进食、精神状态及活动反应等。于造模后隔天称量小鼠体重及肿瘤大小,给药后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及肿瘤大小。皮下瘤体积=最大径×最小径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6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