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aVPO4 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32091.7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7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杰;薄晋科;曹仕良;田秀君;王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璐 |
地址: | 11645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avp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aVPO4F‑C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将钒源、磷源、醇胺类物质和有机溶剂混合,然后干燥,制得前驱体;所述钒源、磷源、醇胺类物质的摩尔比为3:6:1~10;(2)将所述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中烧结后,制得多孔VPO4;(3)将氟化物、所述多孔VPO4和有机溶剂混合,干燥后在惰性气氛中烧结,制得所述NaVPO4F‑C正极材料;所述氟化物与所述多孔VPO4的摩尔比为1:0.95~1.05。本发明制备的具有多孔结构的NaVPO4F‑C正极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aVPO4F-C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21世纪,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穿戴设备、电动汽车、二轮自行车、电动工具、路灯等众多领域。近年,锂资源的消耗呈现出使用量大并且消耗速度快的特点,而锂的生产量却无法满足消耗量增长的现象,这是因为:一是锂资源是有限的,主要以锂辉石矿石和盐湖锂状态存在;二是冬季盐湖锂无法提取。
对比之下,钠来源广泛、储量丰富、钠的储量是锂的420倍,价格远低于锂。近年来,钠离子电池以比锂离子电池价格低30-50%的成本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储能领域、混合动力领域、替代铅酸电池领域,钠离子电池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钠是第二轻的碱金属,与锂的化学性质相似,但钠的原子半径比锂大34.2%,因此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对应的钠化物电化学性能较差,比如容量低、放电电压低,充电电压高、充放电效率比较低。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Na3V2(PO4)2F3、Na3V2(PO4)2O2F和NaVPO4F等氟磷酸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NaVPO4F与其它氟磷酸盐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143mAh/g)和单一的充放电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该材料导电性差,倍率性能差,导致最终循环变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aVPO4F-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钒源、磷源、醇胺类物质和有机溶剂混合,然后干燥,制得前驱体;所述钒源、磷源、醇胺类物质的摩尔比为3:6:1~10;
(2)将所述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中烧结后,制得多孔VPO4;
(3)将氟化物、所述多孔VPO4和有机溶剂混合,干燥后在惰性气氛中烧结,制得所述NaVPO4F-C正极材料;
所述氟化物与所述多孔VPO4的摩尔比为1:0.95~1.05。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制得的NaVPO4F-C正极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钠离子进出正极材料,提高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同时,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形成原位碳包覆,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320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置经鼻咽旁间隙负压引流管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