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的锂电池SOC估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9537.0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裴海龙;袁洪元;韩有军;周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2;H01M10/42;H01M10/48;G06F17/11;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卫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新息无迹 卡尔 滤波 算法 融合 锂电池 soc 估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变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VFFRLS)和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MIUKF)算法融合的锂电池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锂电池出厂前离线辨识的阻容参数信息;基于混合脉冲放电实验,确定电池开路电压(OCV)与SOC关系曲线;建立二级RC等效电路模型,确定电池系统的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利用可变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与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融合估算电池SOC。本发明在可变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与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上引入多新息(MI)模型,实现更高精度和稳定性的SOC估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SOC估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的锂电池SOC估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云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为实现锂电池安全、高效和长寿命运行,需要设计高效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以防止电池过充、过放和实现均衡管理,而精确的电池SOC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同时,电池荷电状态具有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特性,难以直接测量,因此成为了设计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SOC估计方法目前主要有安时积分法、开路电压法、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如神经网络算法和基于参数估计模型及系统辨识的卡尔曼滤波及其扩展等智能算法。
安时积分法的估计精度主要取决于初始SOC值、传感器误差累积等,在线估计时长较长后误差会累积,导致精度较低;开路电压法是利用电池开路电压(OCV)与SOC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估计SOC,由于确定的函数关系需要电池长时间的静置,该方法用于实时在线估计时误差较大;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需要大量标注好的样本数据,在线长时间运行时无法准确测量SOC,也即无法标注数据,而采用实验环境获取大量标注数据需要的成本极高,目前的研究和应用还较少;卡尔曼滤波法采用“预测—实测—修正”的递归方法估计SOC,通过建立电池模型并估计参数,根据测量的后验测量状态的概率更新系统模型参数确定的先验状态概率,比较适应电池SOC估计这类动态系统状态估计,是近年来SOC估计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
卡尔曼滤波算法假设系统为线性系统,但电池的SOC估计是典型的非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估计,直接应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会引入较大的线性误差,针对该问题,很多改进的方法被提出,主要是在卡尔曼滤波器算法框架内进行了延伸和扩展,其中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 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器(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应用较为广泛。
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框架算法中,仅利用当前时刻的误差更新下一时刻的状态,模型简单容易计算,但也带来了问题,对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电池运行工况,下一时刻的状态很可能不仅与当前时刻有关,还与当前时刻之前的若干时刻有关,由此带来了精度的下降,为解决改问题进一步提升估计的进度,将多新息辨识理论引入测量方程。当前,研究人员对基于卡尔曼滤波框架及其扩展的SOC估计算法和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面算法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研究大多关注其中某一方面,融合SOC估计和参数辨识的联合估计算法研究较少,近期有研究人员提出过多尺度EKF联合估计SOC和参数辨识算法,未见进一步融合MI、UKF、VFFRLS等各类优势算法的联合估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的锂电池SOC估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云服务器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的锂电池SOC估算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新息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的锂电池SOC估算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服务器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9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