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8404.1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国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马婷 |
地址: | 402660 重庆市潼南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穿刺 引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连接于穿刺管末端的穿刺引流导管,所述穿刺引流导管末端通过防漏连接件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引流袋,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墨菲试管和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墨菲试管的后方。本发明结构合理、连接稳固、穿刺痛苦小、防止引流阻塞、引流效果好,无漏气漏液现象,整个引流过程无污染,大大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胸腔积液目前临床有两种方式,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穿刺引流,管径粗,患者疼痛明显,另一种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引流,管径细,患者疼痛小,临床多用,但临床在接引流袋时,没有通用的引流器材,通常需要医护人员现场临时自行制作合适的引流管路,时间长,往往出现以下弊端:材料制作暴露,附着细菌造成感染;管路制作不牢固,连接处容易发生漏液漏气现象,甚至断开掉落;还有导流不通畅,例如胸腔穿刺引流过程中,经常会有胸水中的沉淀物,类纤维样漂浮物等对引流形成进行堵塞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胸腔穿刺引流装置。
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连接于穿刺管末端的穿刺引流导管,所述穿刺引流导管末端通过防漏连接件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引流袋,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墨菲试管和阀门,所述阀门安装在墨菲试管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防漏连接件包括与穿刺引流导管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套、与引流管连接的外螺纹连接头,所述内螺纹连接套与外螺纹连接头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未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套和外螺纹连接头均配置有防菌套。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采用调流开关。
本发明优点:本发明结构合理、连接稳固、穿刺痛苦小、防止引流阻塞、引流效果好,无漏气漏液现象,整个引流过程无污染,大大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胸腔穿刺引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防漏连接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穿刺段引流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引流管引流部分示意图。
如图所示:1、穿刺管;2、穿刺引流导管;3、防漏连接件;4、引流管;5、引流袋;6、墨菲试管;7、阀门;301、内螺纹连接套;302、外螺纹连接头;303、密封圈;304、防菌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胸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连接于穿刺管1末端的穿刺引流导管2,所述穿刺引流导管2末端通过防漏连接件3连接有引流管4,所述引流管4的输出端连接有引流袋5,所述引流管4上设有墨菲试管6和阀门7,所述阀门7安装在墨菲试管6的后方。
所述防漏连接件3包括与穿刺引流导管2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套301、与引流管4连接的外螺纹连接头302,所述内螺纹连接套301与外螺纹连接头302之间设有密封圈303。
未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套301和外螺纹连接头302均配置有防菌套304。
所述阀门7采用调流开关,既能够实现通断功能,又能实现调节流速,而且利用现有材料制作,实现废物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国,未经李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84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