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网系统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8022.9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7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蒋诗谣;谢宇峥;侯彦若;朱思睿;李梦骄;熊亚崎;涂婧怡;彭剑;谢煜东;贺思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网 系统 新能源 出力 同时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网系统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网系统的历史风电出力数据和历史光伏出力数据;计算得到目标电网系统的风电出力同时率、目标电网系统的光伏出力同时率和目标电网系统的风电‑光伏出力同时率;最后,计算得到最终的目标电网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电网系统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创新性的考虑电网新能源出力状态和弃电状态,提出了全面的、全新的和精确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因此本发明方法的精确性好、可靠性高且实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网系统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二次能源,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因此,保障电能的稳定可靠供应,就成为了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新能源发电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能源发电系统也开始大量并入现有的电网系统。目前,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经超过了目前电网系统所能消纳的极限水平,新能源弃电现象频现,风光资源浪费严重。随着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在电网总装机容量中占比上升,其出力间歇性与电网负荷时空匹配性差的问题愈发凸显,电网等效负荷的峰谷差大大增加,部分新能源密集区域的网架送出存在卡口问题,电网新能源消纳的形势愈发严峻。
由于电网网架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周期较短,在电网规划中有必要提前考虑未来的规划网架是否能够满足未来新能源装机边界条件下新能源的送出需求。若无法满足,则电网系统能够及时提出网架补强项目并推动其尽早实施;但是,不合理的预计将造成网架补强工程利用率低,从而导致电网公司资料的大量浪费。因此,亟需研究如何在电网网架规划中合理的考虑新能源出力情况,即新能源出力同时率,从而合理评估未来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能源消纳问题。
但是,目前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置信区间的方法求解新能源出力的同时率:将分析数据按同时率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去掉前5%的数据点,然后以剩余数据点中的第一个点对应的同时率作为新能源出力的同时率。但是,这种方法在计算时的精确度不高,而且留有非常大的裕度;这使得当前计算得到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的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性好、可靠性高且实用性较好的用于电网系统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电网系统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目标电网系统的历史风电出力数据和历史光伏出力数据;
S2.根据步骤S1获取的历史风电出力数据,计算得到目标电网系统的风电出力同时率;
S3.根据步骤S1获取的历史光伏出力数据,计算得到目标电网系统的光伏出力同时率;
S4.根据步骤S1获取的历史风电出力数据和历史光伏出力数据,计算得到目标电网系统的风电-光伏出力同时率;
S5.根据步骤S2计算得到的风电出力同时率、步骤S3计算得到的光伏出力同时率和步骤S4计算得到的风电-光伏出力同时率,计算得到最终的目标电网的新能源出力同时率。
步骤S2所述的根据步骤S1获取的历史风电出力数据,计算得到目标电网系统的风电出力同时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获取一年中,每天的0点至7点时段,每15分钟的风电出力值数据;每天29组数据,全年共10585组数据;组成风电出力数据集windout为windout=[w1,w2,…,w10585],其中wi为第i个数据点的风力出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8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