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7263.1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6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顾德亮;方敏;汤波;赵天梁;洪威;刘纯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22 | 分类号: | F15B11/22;F15B11/16;F15B1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量 同步 控制 液压 系统 | ||
一种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所述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包括一动力泵组、活塞杆、斜盘、一节流阀与一变量控制阀;所述一动力泵组包括一高压柱塞泵、一变量油缸,一高压柱塞泵的进油端与吸油口S连通,一高压柱塞泵的出油端与一变量油缸的有杆腔连通,一变量油缸的有杆腔与一节流阀的进油端连通,一节流阀的出油端与远程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一变量油缸的无杆腔与一变量控制阀的出油端连通,一高压柱塞泵的出油端分别与一变量控制阀的进出油端连通。本设计可以使得多泵同时运行时,压力统一由远程溢流阀调定,泵的排量由节流阀和变量控制阀等组成的同步控制阀自适应调节,可提高泵组的寿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泵同步控制系统的改进,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化学品船输送液压系统通常是一个中央液压环路闭式系统,液压动力泵组把液压油输送到高压主管路内,主管路内的油液通过支管连接液压马达。化学品船输送液压系统的特点是液压马达需求流量大,且工作时要求可随时启、停一定数量的马达,因此通常需要同时启动多台动力泵组以满足系统流量需求,同时又需要每台动力泵组可以单独控制,可以随时启、停以确保不影响其它泵组的运行。当启动足够数量的动力泵组后,泵组输出的油液通过液压主管路进入液压马达驱动一驱动化学品船舱内部的离心泵,从而将船舱内的化学品输送到港口岸上或者其它运输船舱内。
但是,当启动的动力泵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台时,就需要这些动力泵组尽量保持同步工作(压力、流量基本相同),以延长动力泵组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化学品船输送液压系统特点是执行机构(马达)数量多,需求流量大,单台泵组通常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需要一至多数量不等(至少大于两台)的动力泵组同时运行,当两台或以上的动力泵组同时运行时,由于由电机和恒压变量泵组成的动力泵组是独立运行的,那就必然存在两台泵组中的液压泵排量不相同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两台泵组的输出功率不相同,长期运行下来,必然会导致其中一台泵组寿命低于另外一台泵组。
申请号为CN2.11410088506.2,申请日为2.114年3月12日的中国发明专利揭示了一种剪板机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包括两台剪切缸、两台挡料缸、三台压料缸和剪切缸同步控制系统;剪切缸同步控制系统包括油箱、两台相同的液压泵以及驱动两台液压泵转动的双输出轴电机、两个第一单向阀;每个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连接有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第一油路包括先导式溢流阀和二位二通电磁阀;第二油路包括顺序阀和二位四通电磁阀;第三油路包括减压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蓄能器;双输出轴电机带动两个相同的液压泵分别给两台相同的剪切缸供油,能较好的保证两个剪切缸的同步精度;两台剪切缸分别连接有第一蓄能器来实现保压,但是并没有解决动力泵组进行工作同步的问题。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动力泵组无法同步控制的问题,提供了动力泵组可以同步控制的一种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所述多泵排量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包括一动力泵组、活塞杆、斜盘、一节流阀与一变量控制阀;
所述一动力泵组包括一高压柱塞泵、一变量油缸,一高压柱塞泵的进油端与吸油口S连通,一高压柱塞泵的出油端与一变量油缸的有杆腔连通,一变量油缸的有杆腔与一节流阀的进油端连通,一节流阀的出油端与远程溢流阀的进油端连接,一变量油缸的无杆腔与一变量控制阀的出油端连通,一高压柱塞泵的出油端分别与一变量控制阀的进出油端连通;
所述一动力泵组与二动力泵组的结构相同;
所述一变量油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一高压柱塞泵的斜盘连接,所述一变量油缸的活塞杆的另一端与一节流阀的一端连接。
所述一动力泵组还包括一卸荷阀,一节流阀的出油端与一卸荷阀的进油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72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