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面光纤传感器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6408.6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1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陶亦然;汪博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荆楚天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B11/00;G01D5/353;G01D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李研暾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光纤 传感器 固定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面光纤传感器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结构面、至少一层基准面热熔材料层、无基材双面胶、光纤传感器和至少一层热熔材料覆盖层,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敷设在所述结构面上,所述无基材双面胶粘贴在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的表面和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底面之间,所述热熔材料覆盖层敷设在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和所述光纤传感器的表面上。本发明利用无基材双面胶与热熔材料结合的方式在沥青或混凝土等结构面上进行光纤传感器的固定,通过较短的施工工期短和较简便的施工工艺,实现了光纤传感器的快速覆盖和高度贴合,并能够大大节约施工及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器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面光纤传感器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将被测对象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光信号的传感器。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来测量、收集工程结构变形、内部应力及温度等数据,检测大型结构、桥梁的健康状况等,以达到提前预警事故或者其他相关特定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在安装光纤传感器时需要保持其与沥青或混凝土等结构面的紧密贴合,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现有将光纤传感器固定在沥青或混凝土等结构面上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1、通过专用金属线槽加缓冲橡胶覆盖固定,其优点是可以完全固定光纤传感器,缺点是施工时间长,需要大量施工人员,且测试数据不能有效保证;2、通过混凝土材料覆盖固定,其优点是可以完全固定光纤传感器,缺点是混凝土材料流动性大,容易产生漏浆,凝固时间长,施工工序复杂,需要拆装模具,混凝土搅拌,施水等必要步骤,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3、通过无基材双面胶粘贴固定,优点是沥青或混凝土结构面平整一致性高,利于数据的采集,缺点是通过无基材双面胶直接粘贴在沥青或混凝土结构面上,因沥青或混凝土结构面缝隙较多,灰尘聚集多,受高温或雨水的影响,无基材双面胶短时间就会失效,不利于数据的长期有效采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面光纤传感器固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较短的施工工期、较简便的施工工艺,实现对光纤传感器在结构面上的有效固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面光纤传感器固定结构,包括结构面、至少一层基准面热熔材料层、无基材双面胶、光纤传感器和至少一层热熔材料覆盖层,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敷设在所述结构面上,所述无基材双面胶粘贴在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的表面和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底面之间,所述热熔材料覆盖层敷设在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和所述光纤传感器的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构面为混凝土结构面或沥青结构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传感器为光纤光栅传感器或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前述固定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在所述光纤传感器的底面粘贴所述无基材双面胶;
在所述结构面上敷设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
将粘贴有所述无基材双面胶的所述光纤传感器利用所述无基材双面胶粘贴在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上;
在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和所述光纤传感器的表面上敷设所述热熔材料覆盖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施工方法包括:在敷设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之前,对所述结构面进行清洁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施工方法包括:在敷设所述基准面热熔材料层之前在所述结构面上预先敷设底漆。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无基材双面胶与热熔材料结合的方式在沥青或混凝土等结构面上进行光纤传感器的固定,通过较短的施工工期短和较简便的施工工艺,实现了光纤传感器的快速覆盖和高度贴合,并能够大大节约施工及维护成本。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荆楚天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荆楚天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6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