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21796.9 | 申请日: | 2022-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0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梅;顾振宇;范婷婷;季青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12/08;C08F220/34;C08F220/58;C08F220/06;C08F2/28;C08F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曹振中 |
地址: | 226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阳离子 聚丙烯酸酯 抗菌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阳离子乳化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非离子乳化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复配作为乳化剂、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苯乙烯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为可聚合阳离子抗菌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为交联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为引发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得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占原料总质量的1%,其中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和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丙烯酸丁酯与硬单体苯乙烯的摩尔比4:1,总含量20~25%;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含量为1 %,功能单体丙烯酸的含量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聚合阳离子抗菌单体,由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溴十四烷按摩尔比1.2:1,在45 ℃反应8h而制得,可聚合阳离子抗菌单体含量为5~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用量为0.2~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预乳液的制备:将复配乳化剂、部分可聚合阳离子抗菌单体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将全部软硬单体混合均匀后快速滴加到乳化剂溶液中,以1300~1500 r/min左右的搅拌速度搅拌20~30 min制得预乳液,取出2/3预乳液用于滴加,1/3作为打底液;
S2:乳液聚合:将S1中盛有1/3打底液的反应容器置于水浴锅中升温,并接通冷凝管中回流水,待反应容器内温度升至75℃时,开始滴加引发剂2,2´-偶氮(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水溶液,搅拌速度控制在250 r/min左右,约10 min后,反应容器内乳液逐渐泛蓝,打底液被引发聚合,开始同时滴加预留的剩余2/3预乳液以及由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剩余部分的可聚合抗菌单体和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维持反应温度78~80℃;
S3:保温阶段:上述所有物料滴加完后,升温至85 ℃,保温30min;
S4:出料:冷却至50℃以下,过滤出料,得到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滴加预留的剩余2/3预乳液以及由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剩余部分的可聚合抗菌单体和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的滴加之间为1.5h。
8.一种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17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