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木家具烘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920507.3 | 申请日: | 2022-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9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号军;王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九洲华隆实木家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3/04 | 分类号: | F26B3/04;F26B25/00;F26B25/22 | 
| 代理公司: | 安徽致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21 | 代理人: | 李作鹏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木 家具 烘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木家具烘干方法,将木材码放在烘干室中,通过烘干室内部的加热设备为烘干室加热,使得木材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烘干,在烘干室中密封加热,直到湿度达到排湿阈值,则关闭加热设备,开启排风设备进行排风换气,使得实木逐步阴干。本发明提供的实木家具烘干方法,前期实木含水量较高时,采用间歇密封加热搭配换风排湿的低温缓速除湿方式,使得实木逐步阴干,当木材湿度降到较低水平时,则采用循环热风进行通风烘干使得内芯被中温彻底烘干,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大幅变化,使湿度逐步降低,避免木材含水量快速升降,烘干后木质均匀紧致,相比在加湿再烘干的烘干方式,方法有较大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烘干领域,具体为一种实木家具烘干方法。
背景技术
实木家具是指使用实木制作的家具。一般实木家具会分成纯实木家具和全实木家具两种,实木家具按木料分有榉木、柚木、枫木、橡木、红椿、水曲柳、榆木、杨木、松木等,其中以榉木、柚木、红椿最为名贵,实木家具的生产中,木料的烘干处理是重要步骤,直接决定家具的成品质量。
现有专利号为201310102656.X,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实木家具的木材烘干方法的工艺方法,是经过大约240个小时蒸汽烘干,在经过四次加湿处理并逐步提高温度,由此加速消除了木材的内在应力及木性,但是整个过程多次加湿烘干,实木本身最怕潮气入侵,即便后期烘干也容易导致木质疏松出现裂纹,如果木料烘干方式不合理,会影响家具成品质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家具烘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木家具烘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多次加湿烘干导致实木烘干后木质疏松出现裂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具烘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木材码放在烘干室中,通过烘干室内部的加热设备为烘干室加热,使得木材在低温状态下进行烘干,在烘干室中密封加热,直到湿度达到排湿阈值,则关闭加热设备,开启排风设备进行排风换气,使得实木逐步阴干;
2).换气结束后,将木材重新堆叠,再次密封烘干室进行加热烘干,加热温度不变,湿度达到排湿阈值,则关闭加热设备,开启排风设备进行排风换气,直到达到低湿度状态;
3).将木材排风设备保持开启状态,外部空气进入烘干室,并流经采用加热设备使得气流升温,升温后的气流吹佛木材,在中温状态下,直到木材烘干结束。
前期实木含水量较高时,采用密封加热,并定时的通风换风排湿,使得实木逐步阴干,低温缓速除湿方式,使木材湿度逐步降到较低水平,当木材逐步干燥阴干效率较差时,则采用热风吹佛,进行通风烘干使得木材彻底烘干,并且采用逐步排湿的方式,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大幅变化,使木材在稳定的环境下烘干,成品木质结构紧实稳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木材码放前在烘干室地面设置架空支架,木材每层摆放方向相互垂直,木材之间留有板材宽度一半长度的距离;
木材不直接接触加热设备,将木材左右两侧和前后两端可以彻底暴露,进行充分的排湿。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一中,密封加热状态下的加热温度控制在45℃-50℃之间,加热设备布置在烘干室地板位置,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搭配控制板进行温度控制;
采用略高于室温的低温进行加热,低温烘干可以将使其逐步逼出,避免快速烘干导致木材表面干燥过快导致裂缝,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变化,当超过阈值时便将信号传递到控制板,控制板为加热设备断电,当温度低于阈值时,控制板为加热设备通电,使得温度不会超过阈值。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排风设备布置在烘干室顶端,排风设备一侧设置平衡阀门,排湿阈值设置在高于60%,湿度检测通过湿度传感器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九洲华隆实木家俬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九洲华隆实木家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20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