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0359.7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9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阎伟;刘博;覃伟权;吕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1/04;A01M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崇杨 |
地址: | 571339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测 象甲科 成虫 行为 反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昆虫活动室以及与昆虫活动室相连的趋光室,其主体为十字形,中心为昆虫活动室,趋光室呈“十”字形分别对称设在昆虫活动室四周,每个趋光室均被隔板分隔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趋光通道,趋光通道远离昆虫活动室的一端设有可拆卸外置光源和监测组件,趋光通道内与监测组件相邻处设有诱捕口,下接诱捕瓶。使用时,利用监测组件监测记录成虫的趋光行为,收集昆虫活动室、各趋光通道、各诱捕瓶中供试成虫的数量、性别和状态并统计趋光试验结果。本发明所述装置的结构简单,适用于红棕象甲等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监测,且光谱筛选的速度快,筛选结果准确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趋光性研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ferrugineus Olivier)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棕榈象属Rhynchophorus,是多种棕榈科植物的毁灭性害虫,现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广泛分布并造成严重危害。红棕象甲也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被列入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和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红棕象甲自20世纪末入侵我国以来,目前已扩散至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在椰子、油棕、海枣为主的20多种棕榈植物中泛滥成灾。
因红棕象甲的危害特性是大部分时间在树体内部为害,仅有短暂的成虫期暴露在外,隐蔽性极强,故防治困难。目前红棕象甲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其中,农业防治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化学防治则由于红棕象甲几个月的幼虫期都在树体内部,因此防治见效慢,防治效果不理想,且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信息素防治因抓住了红棕象甲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即成虫期雌雄成虫需要寻找配偶的短暂时期,利用信息素对红棕象甲进行监测和防治,效果明显。但因信息素诱芯在不同气候条件和立地条件下,挥发释放时间不同,有效期不长,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诱芯,如果在立地条件不好的山地林地设置,频繁更换诱芯反而造成不便。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害虫防治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物理防治方法。昆虫的趋光行为是昆虫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但因昆虫栖息地光环境不同,其趋光行为也有很大差异,对光波长的反应不同。因此,若想利用红棕象甲等象甲科成虫的趋光行为对其进行防治,只有对象甲成虫的趋光行为进行实验,观测其敏感波光长,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有利于灯光诱捕技术在红棕象甲等象甲科成虫防治中的应用。
现有研究昆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有很多,但多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无法满足红棕象甲等象甲科成虫的趋光行为实验。一是昆虫趋光行为观测的通道数量少,无法满足几百纳米光谱范围内特定波长的快速筛选。二是存在光源交叉,容易影响昆虫趋光行为实验的准确性。例如,有的装置为了提高大范围光谱的筛选效率,设置了较多的通道数量,但却未考虑多光源交叉干扰的问题,虽使得筛选效率提高了,但试验结果缺乏准确性,失去参考意义。而为避免多通道光源交叉而采取的各种隔断、分级、反射等手段,对昆虫趋光行为筛选实验来说又过于复杂,效率低下。三是缺少昆虫趋光行为的远程实时监测和现场观测功能,不能精确记录昆虫趋光的行为时间及持续时长等数据。综上,设计一种可用于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有利于趋光性在对象甲科成虫防治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观测象甲科成虫趋光行为反应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0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