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建筑用安全打桩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8334.3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4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许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振江 |
主分类号: | E02D7/06 | 分类号: | E02D7/06;E02D7/14;E02D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建筑 安全 打桩机 | ||
本发明涉及打桩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用安全打桩机,其打桩作业过程中,对桩柱的防护较为全面,安全系数较高,并且防护部分整体调节较为灵活,对打桩作业影响较小,同时收纳后对打桩机主体防护性较好,较为实用,包括打桩机主体和桩柱,还包括防护系统,其中防护系统包括两个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均固定连接在打桩机主体上,两个安装座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转动架与打桩机主体之间安装有用于转动架转动驱动的液压驱动缸,转动架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与安装架之间安装有用于移动架推动的液压推缸,移动架上铰接有防护半筒,防护半筒与移动架之间安装有液压调节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用安全打桩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基础的坚固,通常需要将桩柱基础打入地下,而打桩机则是一种用于打桩作业过程中把桩柱打进地里的辅助装置。
经检索,2021年7月6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1307364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便于操作的打桩机,其大致描述为,包括打桩机主体和桩柱,桩柱位于打桩机主体的一侧,且位于打桩机主体的桩锤下方,打桩机主体的桩架靠近桩柱侧壁固定安装有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远离打桩机主体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导向环,导向环的内部转动安装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丝杆,支撑板顶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其中一个丝杆延伸至导向环侧壁外部与伺服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丝杆呈水平设置,丝杆的圆周侧壁固定套设有驱动锥型齿轮,导向环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锥型齿环,每个驱动锥型齿轮均与锥型齿环啮合,导向环的圆周内壁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滑动槽,丝杆与滑动槽呈对应设置,丝杆靠近导向环圆心的一端延伸至滑动槽内部,丝杆螺纹套设有滑动杆,滑动杆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滑动杆安装有导向机构,其在使用时,通过打桩机主体的卷扬机起吊桩柱和桩锤,并使吊桩柱穿过导向环,启动伺服电机带动其中一个丝杆转动,带动锥型齿环转动,带动其余丝杆同时转动,带动滑动杆在滑动槽内移动,使导向辊筒的侧壁紧贴桩柱侧壁,控制打桩机主体的桩锤击打桩柱顶端,桩柱在移动时,带动导向辊筒在支撑杆转动,每一次击打之后,控制液压伸缩杆延伸,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导向环始终套在打桩柱侧壁,方便打桩机主体将桩柱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实现辅助桩柱的辅助打桩,但是由于桩柱一般长度均较高,而桩柱打桩过程中单纯的依靠导向环对桩柱的支撑范围较小,安全系数较低,而其他现有专利解决方案中均是采用外部扶正机构或者夹持手动调节机构实现对于桩柱的夹持辅助固定,但是该种解决方案使得在打桩桩体下沉至一段距离后就需要人工进行再次调整干预,因此大大降低了打桩效率。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建筑用安全打桩机,其打桩作业过程中,对桩柱的防护较为全面,安全系数较高,并且防护部分整体调节较为灵活,对打桩作业影响较小,同时收纳后对打桩机主体防护性较好。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用安全打桩机,包括打桩机主体和桩柱,桩柱位于打桩机主体的一侧,且位于打桩机主体的桩锤下方,打桩机主体的桩架通过液压伸缩杆安装有导向环,还包括防护系统,其中所述防护系统包括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均固定连接在打桩机主体上,两个安装座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打桩机主体之间安装有用于转动架转动驱动的液压驱动缸,转动架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与安装架之间安装有用于移动架推动的液压推缸,移动架上铰接有防护半筒,所述防护半筒与移动架之间安装有液压调节缸。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驱动缸的两端均铰接有基础连接座,两个所述基础连接座分别与打桩机主体和转动架固定连接。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两个导向口,两个所述导向口内均滑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移动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液压推缸位于两个连接柱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振江,未经许振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8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