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提供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创口贴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7075.2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棒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棒棒 |
主分类号: | A61L15/18 | 分类号: | A61L15/18;A61L15/26;A61L15/28;A61L15/44;A61L15/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寒武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 | 程黎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供 创面 愈合 环境 创口 | ||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提供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创口贴,以创口贴基材为基底,通过胶粘剂将带有生物活性玻璃的吸收垫和基底固定同时在吸收垫表面固定隔离膜。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是,在现有创口贴的止血垫中加入生物活性玻璃,当生物活性玻璃与体液接触会释放出硅、钙、钠、磷等离子,在伤口表面形成高渗透压,再加上其自身的介孔结构,形成了强大的虹吸作用,从而促进创口愈合,另外由于其自身降解过程中成弱碱性,和其具有虹吸作用的介孔结构。使细菌无法定殖,从而起到了保持长时间抑菌的作用,即提高了创口贴的愈伤性能,又代替了现在普遍使用的抑菌剂。从安全和使用效果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创口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提供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创口贴。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初创口贴发明以来,因为携带便捷,使用方便,使用时其舒适性优于传统的包扎手段很快被人们接受。作为急性小伤口止血、保护的医疗卫生材料,成为家庭、医院、诊所必备急救用品。目前创口贴基材一般采用无纺布、弹性布、聚乙烯膜、聚氨酯膜等材料或复合材料图以压敏胶、以求达到更好的舒适性、更可靠的防水性。吸水垫材料一般为无纺布,粘胶纤维,高分子网状膜等材料复合制成,大多数创口贴吸水垫内都有苯扎氯铵或苯扎溴铵等消毒剂。达到伤口消毒、抑制炎症的作用。
目前,为了提高创口贴的抗菌性,防止伤口感染,加快愈合,提出了好多解决方案。如CN201922203837一种抗菌创口贴中提出采用抗菌材料制成胶带基材,从而制作出一种抗菌创口贴,但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胶层并不抗菌,无纺布止血带也没有经过处理。很显然基材采用抗菌效果对创口贴没有实际意义。
专利CN201611237261.0一种中药创口贴其本质是一种愈创膏药,其使用相对繁琐,针对创口也脱离了急性小创口这个使用环境,针对久不愈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具体方式,一般人群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专利CN202111332828.3一种创可贴中的方案提出多层的方式制作创口贴,初期止血,止血后撕掉止血层,其透明设计可以观察伤口生长情况、是否感染等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创口贴一般用在小伤口上,一般出血量不大,出血量大或者小而深的伤口一般为了安全也建议专业人员处理。另外创口贴一般价格低,患者方便自行更换是其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可提供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创口贴。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提供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创口贴,旨在改善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提供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创口贴,以创口贴基材为基底,通过胶粘剂将带有生物活性玻璃的吸收垫和基底固定同时在吸收垫表面固定隔离膜,其中,吸收垫内的液体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生物活性玻璃:10-20份;纯化水:20-40份;胶凝剂0-8份。
生物活性玻璃是由美国弗洛里达大学hench教授等人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医学材料。这是一种由SiO2、CaO、P2O5、Na2O等构成的磷硅酸盐玻璃,其降解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各种离子,从而刺激细胞产生诱导因子,诱导细胞生长。其中为代表的45S5生物活性玻璃(成分组成为24.5%Na2O-24.5%CaO-45%SiO2-6%P2O5),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同时对软组织与骨组织具有修复和键合作用,现如今已广泛应用在骨修复,皮肤及软组织修复领域,得到人们的认可。
优选的,所述生物活性玻璃的浓度为10%。
优选的,所述胶凝剂的用量为4-8份。
优选的,所述胶凝剂为海藻酸钠或者羟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所述胶凝剂的浓度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棒棒,未经刘棒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7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