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0265.1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6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强;陈弘;陈思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1 | 分类号: | B21D5/01;B21D5/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云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18 | 代理人: | 肖慧 |
地址: | 24314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推式双折边 折弯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折弯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侧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该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将直角板材放入上模具与左模具之间,气缸推动上模具、直角板材和左模具向下运动,左模具也能将动力传输至右模具上,右模具可围绕右模具的底端逆时针转动,此时上模具与右模具相互挤压,可对直角板材的两面进行折弯,可一次进行直角板材双面的折弯,提升了折弯效率,同时复位弹簧一可推动左模具向上运动,复位弹簧二可通过限位锁紧螺栓二将动力传输至右模具上,可实现左模具和右模具的自动复位,且左模具能将直角板材顶出,方便脱料,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弯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折弯机模具,是折弯机用来成型加工板料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用以在折弯机压力的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
但是,现有的折弯机模具,不能实现直角板材的双边折弯,需要两次折弯才能完成加工,折弯效率低下,同时现有的折弯机模具,不能快速将直角板材顶出,不方便脱料,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现有的折弯机模具,不能实现直角板材的双边折弯,需要两次折弯才能完成加工,折弯效率低下,同时现有的折弯机模具,不能快速将直角板材顶出,不方便脱料,实用性较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下侧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下模具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模具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左模具,所述左模具的下端开设有复位弹簧安装槽和螺纹孔,所述复位弹簧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一,所述下模具与左模具之间设置有限位锁紧螺栓一,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右模具,所述右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设置有限位锁紧螺栓二,所述限位锁紧螺栓二与通孔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二。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限位锁紧螺栓一、复位弹簧安装槽、螺纹孔和复位弹簧一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限位锁紧螺栓一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所述限位锁紧螺栓一的下端位于安装孔的内部,确保左模具与下模具运行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套接安在限位锁紧螺栓一的外侧,所述限位锁紧螺栓一与下模具为滑动连接,可进行左模具的自动复位。
优选的,所述限位锁紧螺栓二与右模具为螺纹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二套接安装在限位锁紧螺栓二的外侧,可进行右模具的自动复位。
优选的,所述左模具呈“Z”字型结构,所述右模具呈“J”字型结构,所述右模具与第二安装槽为转动连接,所述下模具呈“U”字型结构,方便直角板材双面的折弯。
优选的,所述左模具位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所述右模具位于左模具的右侧,可进行进行直角板材双面的折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平推式双折边折弯模具,将直角板材放入上模具与左模具之间,气缸推动上模具向下运动,上模具推动直角板材和左模具向下运动,左模具也能将动力传输至右模具上,右模具可围绕右模具的底端逆时针转动,此时上模具与右模具相互挤压,可对直角板材的两面进行折弯,通过上模具、下模具、左模具和右模具的相互配合,可一次进行直角板材双面的折弯,提升了折弯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0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动力源油泵及运用该油泵的千斤顶
- 下一篇:火力调节装置及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