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形缝墙体模板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5115.6 | 申请日: | 2022-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5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村;李智;宋国伟;商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65;E04G17/02;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魏伟 |
地址: | 064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缝 墙体 模板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形缝墙体模板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加工钢模板,加工对拉螺栓孔,加工固定杆,固定杆弯曲部向杆体内侧弯曲180°,固定杆拉结部搭接焊有对拉螺杆;变形缝两侧墙体钢筋绑扎,在下层墙体顶部设置支撑杆;在墙体钢筋中预埋PVC套管,靠近变形缝一侧设置钢模板,另一侧设置木模板;固定杆贯穿两侧对拉螺栓孔,在弯曲部中插入圆钢作为竖向背楞,用固定杆收紧钢模板与木模板,固定杆的对拉螺杆上旋入山型卡、螺母固定;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通过本方法浇筑变形缝两侧墙体,材料能够循环利用,减少施工人员每次加工模板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成本;钢模板浇筑时模板稳定性更强、不易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形缝墙体模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物易产生裂隙甚至倒塌,现有的解决办法为,在建筑物中增加变形缝,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从而避免建筑物变形,导致建筑产生裂隙甚至倒塌。
现有申请号为CN202023068653.3的变形缝处剪力墙模板及变形缝处剪力墙模板支设结构,两侧墙体钢筋上固定水泥支撑柱,两水泥支撑柱内设有聚苯板,聚苯板上下两侧设有硅酸钙板,钢筋外侧设有墙体模板,墙体模板外侧设次龙骨、主龙骨;两侧主龙骨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对拉螺栓贯穿聚苯板;现有技术中,还需对聚苯板进行加工,使聚苯板的尺寸与变形缝一致,浪费人力物力,降低了施工效率;变形缝浇筑完成后聚苯板无法周转使用,施工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变形缝前应将一侧墙体浇筑完成,待该侧墙体有一定强度后方可浇筑另一侧,浇筑时需要进行抗浮处理,施工周期较长,不利于施工进度的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循环利用、节约成本、方便拆卸、施工简便的变形缝墙体模板加固方法。
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形缝墙体模板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钢模板、固定杆加工:根据剪力墙尺寸加工钢模板的板体,在板体上根据施工方案中预设的对拉螺栓间距加工对拉螺栓孔;固定杆一端为弯曲部,另一端为拉结部,弯曲部向杆体内侧弯曲180°且端部水平贴合于固定杆杆体上,拉结部搭接焊有对拉螺杆;
S2,支撑杆件设置:变形缝两侧墙体钢筋按照图纸要求绑扎,在下层已施工完成墙体最顶层设置用于支撑钢模板的支撑杆,支撑杆贯穿下层变形缝两侧已施工完成墙体上相对的对拉螺栓孔设置;
S3,钢模板、木模板安装:在墙体钢筋需要设置对拉螺栓孔处预埋PVC套管,在墙体靠近变形缝一侧设置钢模板,远离变形缝一侧设置木模板,钢模板下端放置于支撑杆上;
S4,固定杆安装:固定杆由钢模板一侧对拉螺栓孔贯穿PVC套管再由木模板一侧对拉螺栓孔穿出,在固定杆件弯曲部内圈中插入圆钢作为竖向背楞,竖向背楞由上而下贯穿同列固定杆件弯曲部内圈,在墙体钢筋内放置垫块,用固定杆收紧钢模板与木模板,在木模板外侧依次设置次龙骨、主龙骨,在固定杆的对拉螺杆上旋入山型卡,用山型卡卡紧主龙骨,再用螺母固定;
S5,混凝土浇筑:检查钢模板和木模板的垂直度,合格后浇筑混凝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通过本方法浇筑变形缝两侧墙体,无需聚苯板浇筑在变形缝中,钢模板、木模板、固定杆能够循环利用,减少施工人员每次加工模板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采用钢模板,浇筑时模板稳定性更强,不易变形,能够保证墙体成型质量;变形缝两侧墙体能够同时浇筑,施工效率快,大大缩减了施工周期。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固定杆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弯折而成,弯曲部内圈的直径为20mm,弯曲部贴合于固定杆杆体上的长度为100mm,对拉螺杆搭接焊的长度为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5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