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转轴轴承稀油润滑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89669.5 | 申请日: | 2022-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唐钰程;李莹莹;吴小桐;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H02K5/124;H02K9/19;F16H57/04;F16H57/029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 地址: | 1131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转轴 轴承 润滑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机转轴轴承稀油润滑结构,电机转轴的轴承外侧与齿轮箱连通,直接采用齿轮箱的齿轮油对转轴轴承进行润滑;将轴承两侧油室改为轴承一侧油室,并安装两个密封结构,有出油通孔连接隔绝带内的端盖油室;第一道油封将齿轮油隔绝到隔绝带外;当第一道油封失效后,齿轮油进入到隔绝带中,由第二道油封隔绝齿轮油进入电机腔内;可通过观察出油通孔内是否有齿轮油排出判断电机内油封是否失效。本发明的优点是:机组内齿轮箱、电机轴承、扭矩轴共同使用齿轮油润滑,避免了电机使用过程中注、排油;端盖安装的油封失效后齿轮油进入到两油封间的隔绝带通过通孔排出。通过观察是否有齿轮油排出判断电机内油封是否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转轴轴承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转轴轴承采用润滑脂进行润滑,其结构如图1所示,电机转轴1的轴承2内侧设置内盖26、轴承外侧设置外盖27,轴承径向外侧与端盖23抵接,端盖与内盖、外盖通过螺栓固定;在内盖与转轴间设置内侧密封25,外盖与转轴间设置外侧密封21,这样就形成了轴承两侧的油室,分别为外侧油室22和内侧油室24;外侧油室22和内侧油室24内装均有润滑油脂对轴承进行润滑;这种结构的缺陷是:当电机与齿轮箱连接后,齿轮箱是采用润滑油(即稀油)对齿轮进行润滑,而转轴与齿轮箱内的齿轮连接,因此,要防止齿轮箱内的稀油流入转轴轴承及电机内;此外,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判断轴承的润滑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轴轴承稀油润滑结构,电机转轴的轴承外侧与齿轮箱连通,直接采用齿轮箱的齿轮油对转轴轴承进行润滑;将电机内盖与端盖改为一体铸造件,将轴承两侧油室改为轴承一侧油室,并安装两个密封结构,两个密封结构间形成隔绝带,有出油通孔连接隔绝带内的端盖油室;当电机的润滑介质为齿轮油时,第一道油封将齿轮油隔绝到隔绝带外;当第一道油封失效后,齿轮油进入到隔绝带中,由第二道油封隔绝齿轮油进入电机腔内;隔绝带中的齿轮油通过两个出油通孔将油排除,并可通过观察出油通孔内是否有齿轮油排出判断电机内油封是否失效。
轴承内侧的转轴上设置稀油端盖,所述稀油端盖包括与轴承径向抵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内侧,稀油端盖与转轴间设置两道密封凹槽,密封环设置在所述密封凹槽内;两道密封凹槽间为端盖油室,所述端盖油室通过出油通孔与端盖轴向外侧连通。
所述端盖的径向外端与电机外壳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两道密封凹槽的内侧,稀油端盖与转轴间还设置第三密封凹槽,第三密封凹槽内设置密封环。
本发明的优点是:
将电机轴承润滑脂改为齿轮油后,机组内齿轮箱、电机轴承、扭矩轴共同使用齿轮油润滑,避免了电机使用过程中注、排油。
端盖安装的油封其中一个失效后齿轮油进入到两油封间的隔绝带通过通孔排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齿轮油排出判断电机内油封是否失效。
齿轮油作为润滑介质直接与轴承接触,齿轮箱内齿轮油循环时可有效的对轴承进行降温,效果优于水冷端盖间接式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所示,电机转轴1的轴承2外侧(这里的外侧是指图2的左侧,下同)与齿轮箱4间有通孔6连通,齿轮箱内装有润滑油5,轴承内侧的转轴上设置稀油端3,所述稀油端盖3包括与轴承径向抵接的安装部13;所述安装部的内侧,稀油端盖3与转轴1间设置两道密封凹槽,分别为第一密封凹槽7和第二密封凹槽8,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凹槽7和第二密封凹槽8内;两道密封凹槽间为端盖油室10,所述端盖油室10通过出油通孔11与端盖轴向外侧连通。
所述端盖的径向外端与电机外壳12通过螺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抚顺煤矿电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9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