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88649.6 | 申请日: | 2022-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2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楠;钱元弟;何兆芳;徐惠;陶爱林;陶久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 |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位移 深层 水平 一体化 智能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属于基坑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监测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观测点、观测后视点、坡顶位移监测点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全站仪和辅助全站仪使用的L型棱镜和测量十字反光贴,全站仪通过传输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用于将采集到的基坑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得出基坑侧壁形变模拟图。本发明的监测方法,通过智能化监测系统自主完成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优化数据记录与存储结构,减少数据冗余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是施工作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工程质量及工期进度的重要环节。基坑坡顶位移和深层水平位移是基坑监测必测项,其中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需要通过在墙(桩)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测斜管可随钢筋笼一起下方至桩孔后浇筑混凝土与维护结构形成整体结构,这种埋设方法工程量巨大,且在浇筑混凝土或破桩头时易造成测斜管断裂和堵管的问题;测斜管也可在基坑边直接钻孔埋放,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缝隙用砂砾或石硝填充,该方法较前者工作量较小,但测斜管和钻孔之间的空隙存在未填满的风险,将会导致测斜管变形数据与基坑边坡实际变形不一致。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极大的弊端,当现场条件苛刻时,如基坑放坡较陡,作业面狭窄时就无法埋设测斜管,导致深层水平位移测量项目就无法进行。
同时深层水平位移数据需要用测斜仪进行采集,用配套软件进行处理。当测斜管布设较多时,数据采集及处理工作量巨大,数据记录及存储模式杂乱,导致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现有测量方法效率低,影响工作进度。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37217.3。申请日为:2016年4月1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的监测装置及方法。该申请案中的监测装置包括变形测量系统、测距系统、基准点和数据处理系统;所述变形测量系统,包括预埋在基坑侧壁内的若干变形检测器,用于测量基坑侧壁土体沿深度方向的水平挠曲变形;所述测距系统,用于测量所述变形测量系统顶点与测距系统的距离;所述基准点设置在远离基坑侧壁的一侧;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所述变形测量系统和所述测距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将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传递至用户终端。该申请案需要将变形检测器预埋在基坑侧壁内,依然需要钻孔埋设,工程量大;且其在每处深层水平位移检测点都要安装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成本较高,且设备在现场生产施工中易造成污染及破坏,造成数据监测不够准确,影响监测精度。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设计一种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无需钻孔埋设测斜管,智能化监测系统自主完成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优化数据记录与存储结构,减少数据冗余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基坑坡顶位移与深层水平位移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传输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观测点、观测后视点、坡顶位移监测点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全站仪和辅助全站仪使用的L型棱镜和测量十字反光贴,全站仪通过传输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自动采集基坑监测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基坑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得出基坑侧壁形变模拟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8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