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88646.2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利;夏琼琼;李鹏峰;尚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1B25/36;C01B25/3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30001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侧流磷 回收 城市 污水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本发明的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主流改良A2O脱氮除磷单元和侧流磷回收单元;所述主流改良A2O脱氮除磷单元完成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反硝化除磷和好氧吸磷,侧流磷回收单元内投加铝盐或铁盐除磷药剂,生成磷酸盐沉淀产品并进行回收。本发明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克服了协同除磷和后置除磷的弊端,并且通过释磷污泥反硝化除磷提高了生物系统的碳源利用效率,节省了碳源投加量;利用释磷后富磷浊液的SS形成凝聚核心进行快速沉淀,节约了除磷药剂用量;系统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实现了高效、经济的脱氮除磷和磷资源的有效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尤其涉及一种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
背景技术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污水中磷的去除有生物除磷和化学除磷两种,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是除磷效果有限,通常需要结合化学除磷,以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化学除磷常选择协同除磷或者后置除磷的方式。化学协同除磷将除磷药剂投加在生物池,化学药剂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会逐步削弱生物除磷功能。后置除磷通常在深度处理中采用,虽然不存在抑制作用的,但是由于进水磷酸盐浓度较低,除磷效率较低,往往消耗大量药剂。
另外,无论是化学协同除磷还是后置化学除磷,均通过排放富磷污泥实现磷的去除,而不能对污水中的磷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每年污水磷排放量相当于年磷矿开采量的37.5%,随着磷资源的大量开采与消耗,全球已探明磷矿储量已不足人类使用100年,而我国的优质磷矿在8~10年也将开采完毕。基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磷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在实现污水处理系统高效脱氮除磷的同时有效回收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及工艺。本发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脱氮除磷效能、并可以实现磷的回收,工艺克服了协同除磷和后置除磷的弊端,并且通过释磷污泥反硝化除磷提高生物系统的碳源利用效率,节省了碳源投加量;利用释磷后富磷浊液的SS形成凝聚核心进行快速沉淀,节约了除磷药剂用量;工艺系统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实现了高效、经济的脱氮除磷和磷资源的有效回收,回收的磷酸盐产品主要成分为磷酸铝或磷酸铁,磷回收率为30%~65%。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侧流磷回收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主流改良A2O脱氮除磷单元和侧流磷回收单元;
所述主流改良A2O脱氮除磷单元包括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预缺氧池和厌氧池的进口端同时连接城市污水预处理系统的出水口,所述预缺氧池的出口端与所述厌氧池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厌氧池的出口端与所述缺氧池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缺氧池的出口端与所述好氧池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好氧池的出口端与所述二沉池的进口端以及内回流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二沉池的出泥口与污泥回流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出口端与所述预缺氧池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内回流泵的出口端与所述缺氧池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侧流磷回收单元包括反应区和沉淀区,所述反应区的进口端与磷回收进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反应区的出口端与所述沉淀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沉淀区的出口端与所述缺氧池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磷回收进水泵的进口端与所述厌氧池的出口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设有厌氧池释磷区和厌氧池沉淀区,所述厌氧池释磷区的进口端与所述预缺氧池的出口端及城市污水预处理系统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厌氧池释磷区的出口端与所述厌氧池沉淀区的进口端及所述磷回收进水泵的进口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8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