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鞋底和鞋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83674.5 | 申请日: | 2022-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4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潘紫晓;郑志艺;邵严昊;许源河;沈照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A43B13/37;A43B5/00;A43B7/1425;A43B7/1435;A43B7/1445;A43B7/1469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思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51 | 代理人: | 王黾勉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鞋底和鞋,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驱动组件和碳纤维件;鞋底本体内形成有沿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滑道,滑道的侧壁还设有第一口;驱动组件包括操作部和齿部,操作部露出于鞋底本体并在受控时驱动齿部转动,齿部由第一口伸入滑道内;碳纤维件滑设于滑道内,其设有与齿部啮合的齿条并被配置为至少允许停靠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于第一位置,碳纤维件的前端越过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跖骨部的位置,于第二位置,碳纤维件的前端位于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跖骨部的位置的后方。该鞋底的弯折刚度可以调节。鞋包括上述的鞋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和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设置有碳纤维板的鞋底,其内置的碳纤维板一般是通过热粘接工艺直接复合在中底中间的,因此碳纤维板的位置是固定的。碳纤维板一般是为了提高鞋底的弯折刚度以提高鞋底回弹力和减少运动损伤风险而设置的,其本身较硬,穿着舒适感不强,主要起到功能性作用,这就导致现有的具有碳纤维板的鞋底无法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在打篮球等情况,具有碳纤维板的鞋底可以提供较好的功能性,但是在正常走路的情况,具有碳纤维板的鞋底因为需要较大的力才能有足够的形变,会使得穿着舒适感下降。
而正常的不具备有碳纤维板的鞋底,虽然在平时使用时舒适度高,但是在运动时,则存在回弹力小,运动损伤风险大的问题,不适于运动,用户需要根据两个不同的使用场合买两双鞋,增加经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弯折刚度可调节的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一种鞋底,包括
鞋底本体,其内形成有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的侧壁还设有第一口;
驱动组件,其包括操作部和齿部,所述操作部露出于所述鞋底本体并在受控时驱动所述齿部转动,所述齿部由所述第一口伸入所述滑道内;
碳纤维件,其滑设于所述滑道内,其设有与所述齿部啮合的齿条并被配置为至少允许停靠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于第一位置,所述碳纤维件的前端越过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跖骨部的位置,于第二位置,所述碳纤维件的前端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跖骨部的位置的后方。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碳纤维件还允许停靠于第三位置,于第三位置,所述碳纤维件的前端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前掌部位置的后方。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道数量为多个并沿鞋底本体的左右方向布设,第一口、碳纤维件数量与所述滑道相同并一一对应,齿部数量与齿条相同并一一对应。
基于第三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碳纤维件形状为棒体。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杆,所述驱动电机装设于所述鞋底本体并部分露出于所述鞋底本体以形成所述操作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杆固接以带动所述转杆转动,所述转杆与所述齿条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齿部。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为转杆,所述转杆一端露出于所述鞋底本体,所述转杆露出于所述鞋底本体的一端形成所述操作部,所述转杆与所述齿条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齿部。
基于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七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保护管,第一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保护管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被配置为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前后方向不可被压缩,所述保护管设有所述滑道。
第八技术方案,一种鞋,包括鞋面部和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七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鞋底,所述鞋面部与所述鞋底固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83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