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78237.4 | 申请日: | 201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26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徐明;李胜平;周雷;曾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27 | 分类号: | H04B10/27;H04J14/02;H04L25/03;H04L7/00;H04L7/04;H04Q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相关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可包括:OLT接收ONU发送的上行突发数据,上行突发数据包括同步数据块和净荷部分,同步数据块包括第一同步数据部分,第一同步数据部分包括第一前导部分和ONU的标识;第一同步数据部分的频率分布所占的带宽比净荷部分的频率分布所占的带宽窄;OLT获取第一同步数据部分中的ONU的标识。实施本申请,在上行突发模式下,OLT可快速识别上行突发数据来自哪个ONU或哪一组ONU,从而根据该上行突发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缩短数据传输所消耗的时间,提高PON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880097348.3,原申请日是2018年09月10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源光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已经完成大规模普及和迅速扩建。随着用户数据需求量的增加,10G PON已经进入规模部署阶段,下一代的PON系统标准也在逐步制定和完善。
由于下一代PON系统传输速率的提升,当前的光器件带宽将难以满足需求。通过电域的均衡技术来补偿光器件带宽的不足,将成为下一代PON系统克服光器件带宽不足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法。
PON系统属于点对多点的通信系统,上行数据的传输为突发模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接收来自不同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 unit,ONU)的数据。不同ONU的光模块器件带宽可能不一致,不同ONU到OLT的距离也不一致,在使用电域均衡技术时,OLT侧的电域均衡器的工作参数可能也不一样。按照当前的PON系统工作模式,在接收到上行突发数据时,OLT的均衡器是不知道当前接收的数据来自哪个ONU,需要通过很长的一段前导码或者训练码来完成均衡器的优化和收敛。在优化和收敛过程中,ONU是无法发送真正有效的业务数据,这会造成PON系统的上行效率下降,影响系统的有效带宽。
在PON系统中,如果OLT能够快速识别上行突发数据来自哪个ONU,就可以提前配置电域均衡器的工作参数,从而减少均衡器优化和收敛的时间,提升PON系统的上行效率。因此,在PON系统中,如何快速识别上行突发数据来自哪个ONU,是当前PON系统没有的技术,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可缩短数据传输所消耗的时间,提高PON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OLT侧,该方法可包括:OLT接收ONU发送的上行突发数据,该上行突发数据包括同步数据块和净荷部分,同步数据块包括第一同步数据部分,第一同步数据部分包括第一前导部分和该ONU的标识;第一同步数据部分的频率分布所占的带宽比净荷部分的频率分布所占的带宽窄;OLT获取第一同步数据部分中的该ONU的标识。
实施第一方面的方法,上行突发模式下,OLT可快速识别上行突发数据来自哪个ONU或哪一组ONU,从而根据该上行突发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缩短数据传输所消耗的时间,提高PON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上行突发数据中,第一同步数据部分中的该第一前导部分可使得OLT在短时间内对数据作出正确的响应(即正确识别上行突发数据中除第一前导部分的其余部分,包括ONU的标识和净荷部分)。ONU的标识用于指示唯一的一个ONU或者用于指示一组ONU。若ONU的标识用于指示一组ONU,则该一组ONU可以具有相近的性能。净荷部分为ONU向OLT传输的有效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可选实施例中,同步数据块还可包括第二同步数据部分,第二同步数据部分的频率分布所占的带宽比所述第一同步数据部分的频率分布所占的带宽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8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