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72893.3 | 申请日: | 2022-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3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仁祥;姚振罡;倪冬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钜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29 | 分类号: | G02B30/29;G02B30/27;G02B7/0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裸眼 显示屏 | ||
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属于3D显示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柱状透镜裸眼3D显示屏柔韧性差,不耐弯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显示屏,包括柱状透镜阵列层,柱状透镜阵列层包括基底层、柱状透镜阵列、增透膜、耐热层和相变层;柱状透镜阵列由N个呈阵列排布的柱状透镜组成;柱状透镜的后表面固定在基底层的前表面上,相邻两个柱状透镜之间的间距为柱状透镜宽度的1.5‑5%,基底层的后表面与所述间距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间距的宽度;相变层的前表面固定在基底层的后表面上,增透膜的后表面固定在柱状透镜阵列和所述间隔的前表面上;耐热层的后表面固定在增透膜的前表面上。该显示屏可弯折、适应户外高低温环境、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
背景技术
裸眼3D(英文:Autostereoscopy)是对不借助偏振光眼镜等外部工具,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技术的统称。该类型技术的代表主要有光屏障技术、柱状透镜技术和指向光源。
光屏障式3D技术的实现方法是使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不过狭缝光栅由于光栅种类单一,其透光率一般仅为20~30%,故采用这种技术的屏幕亮度偏低。
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sequential)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指向光源3D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透光率高的优点,但其技术尚在开发,产品不成熟。
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过像素间的间隙也会被放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叠加子像素。让柱透镜与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使每一组子像素重复投射视区,而不是只投射一组视差图像。柱状透镜技术并不会像光屏障式那样影响屏幕亮度(柱状透镜不会阻挡背光,因此画面亮度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所以其显示效果要好。但是现有的柱面透镜阵列材柔韧性差,不耐弯折,轻微弯折就易出现断裂。
此外,户外裸眼3D显示屏一般用于播放广告,长时间处于使用状态,冬季尚好,但春、夏、秋季阳光暴晒,很容易出现显示屏温度过高,引起器件破坏,亮度降低,寿命缩短等众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柱状透镜裸眼3D显示屏柔韧性差,不耐弯折,且耐候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户外裸眼3D显示屏,包括柱状透镜阵列层,所述柱状透镜阵列层包括基底层、柱状透镜阵列、增透膜、耐热层和相变层;
所述柱状透镜阵列由N个呈阵列排布的柱状透镜组成,柱状透镜前表面为圆弧曲面,后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
所述柱状透镜的后表面固定在基底层的前表面上,相邻两个柱状透镜之间的间距为柱状透镜宽度的1.5-5%,基底层的后表面与所述间距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间距的宽度,凹槽的槽深为基底层厚度的40-70%;基底层和柱状透镜阵列一体成型;
所述增透膜的后表面固定在柱状透镜阵列和所述间距位置对应的基底层的前表面上;
所述耐热层的后表面固定在增透膜的前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钜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钜鸿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2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菌粉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