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戴式语音通信鉴权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70751.3 | 申请日: | 2022-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3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 发明(设计)人: | 邢晓天;马翼平;王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华东光电(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G06F21/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乐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85 | 代理人: | 张雪 |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戴式 语音 通信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语音通信鉴权装置及方法,在多人作战系统中的通信设备中,用于识别使用者的身份。所述装置包括扬声器模块、耳廓响应获取模块、存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线控开关模块,扬声器模块用于播放音频信号;耳廓响应获取模块获取使用者的耳廓在声场激励信号作用下产生的耳廓响应;存储模块存储装置所有者的耳廓响应参数;信号处理模块分析声场中采集到的耳廓响应与声场激励源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采集到的耳廓响应数据是否与存储模块的耳廓响应参数一致;线控开关模块用于用于给扬声器模块通电来传输声音信号。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在保证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基础上,还能确保身份验证可靠,能隐式地收集使用者的耳廓响应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通信保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头戴式语音通信鉴权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战时,若敌方获取我方通信设备,会很轻易地窃取我方的内部信息,可能会使我方重要军事情报泄露,甚至导致作战计划失败。
传统的语音保密技术会对通话信息进行加密,接收者借助密钥破解处理后的语音。但是,这一过程会使得话音质量下降且设备的保密成本也较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中国专利申请:201721620046.9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身份识别的耳机,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能够使用人的虹膜来判断耳机使用者的身份,但是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的价格昂贵的图像识别装置,且佩戴眼镜或者隐形眼镜会影响虹膜识别的结果。此外,需要额外的密钥或者拍摄虹膜图像的语音通信装置并不具有很好的隐蔽性,敌人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该装置可以传输保密信息,可能会对装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装置内部的加密技术可能会被敌方窃取。
中国专利申请:202110614913.2公开了一种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基于自适应耳廓的耳机,用于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该方法通过获取各个传感器(设置在耳机与耳朵接触的接触面上)采集到的当前用户的耳廓特征数据;之后对耳廓特征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最后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将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与预设耳廓三维模型(耳机持有者的耳廓三维模型)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则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通过设置在耳机与耳朵接触的接触面上的传感器获取耳廓特征数据,并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实现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从而降低了耳机身份认证的成本及复杂度。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该耳机在耳机与耳朵的接触面上设置了多个压力传感器,这样如果将其运用到通信保密工作中同样会很容易被敌方识别该耳机是有加密技术的,由此敌方将很会快破解该技术并窃取语音通信内容,所以该耳机仍然不具备隐式收集生物信息特征的功效。此外,该耳机需要自适应耳廓的尺寸、大小、位置来获取耳廓的三维坐标数据或者压力数据,才能获取精确的耳廓物理结构的数据。所述若干个传感器需设置在所述耳机与耳朵的接触面上,而当若干个传感器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损坏时,则无法获取耳廓精确的三维模型,结果可能会造成巨大偏差,无法准确识别使用者身份。
中国专利申请:201410036417.3一种公开了头戴式智能设备及其使用者的身份一致性的判断方法,该头戴式智能设备至少包括生物特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头戴式智能设备的使用者的生物识别特征以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认证,生物识别特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虹膜信息、耳廓信息;动作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使用者的眼部动作信息;身份一致性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头戴式智能设备的使用者的生命特征信息,生命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体温信息、脉搏信息、承重部位承受的压力信息、头部或面部至少一部位的图像信息、头部或面部至少一部位与所述头戴式智能设备相应位置之间的距离信息;身份一致性信息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生命特征信息判断头戴式智能设备的使用者的身份一致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该设备结构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而且非所有者很容易知道该设备可以传输保密信息,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设备内部的加密技术可能会被敌方窃取并得知通信秘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华东光电(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华东光电(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70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