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4767.3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66 | 分类号: | A61F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郭楚媛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弹性 支架 递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精细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一种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鞘管,内芯丝,支架递送回撤构件,应力释放构件,海波管,网状支架,显影弹簧。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其能够在整体结构上保持有优异的柔顺性以及可弯性,且避免了网状支架在与递送装置嵌合时出现的较大径向力,并且组件内部的应力释放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在递送装置的使用过程中释放应力,避免应力集中现象,有效降低支架在放置和撤回过程中所需的推动力和撤回力,提高了手术的容错率和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布满无数血管,血流流徜于血管,给各个器管供氧,使其常工作。一旦血管发生病变,便会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主要指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静脉曲张等。其中以动脉瘤较为常见。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搏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治疗上有所差异。目前,对于动脉瘤的治疗方面主要是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发病后状态等来制定方案。其中,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外科手术和介入血管内治疗。外科手术一般伴随着巨大的创伤,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介入血管治疗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危重患者或者无手术机会的患者,介入也能很好地治疗。
众所周知,介入方法治疗动脉瘤通常是将血管内支架释放到指定的病变位置,以达到支撑血管和血管重建的目的,从而消除动脉瘤的破裂的风险。其中就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的输送装置将支架送到血管的病变位置。对现有的一些技术研究发现,一般输送装置都会包括:金属内芯丝、金属支撑管、显影组件和具有弹性功能的递送组件。在支架输送过程中,先将造影导管铺设至靶血管,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然后在X光透视情况下将支架固定在递送装置上沿着通路导管送达至血管病变处。通路导管的迂曲程度会随着血管的变化,在进入血管迂曲的位置时,在推送支架的过程中收到的阻力就非常大,可能使推送撤回组件失效。另外,这种弹性功能的递送组件在支架释放出导管 50%左右时就很难回撤而进行再释放,增加了操作者的使用难度,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架无法输送或者不能很好的送至目标血管位置,使介入手术不理想。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其能够在支架没有完全的释放时仍能及时回撤并回收,并且进一步地提高了支架递送装置的过弯能力和安全系数,使其具有极高的手术容错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有弹性的支架递送装置,所述递送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内芯丝,海波管,支架递送回撤构件,应力释放构件,网状支架,显影弹簧以及固定导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导管包括微导管和鞘管;所述固定导管为可容纳支架递送装置和允许支架递送装置沿其长度方向推送或回撤运动的导管结构;所述固定导管为空心导管结构,将递送装置的主体结构包裹在自身导管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当支架递送装置存放时,所述固定导管为鞘管,用于固定保存支架递送装置;在使用时,将支架递送装置从鞘管推出并进入微导管内部之后进行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芯丝由近端直至沿其长度方向的远端分为了近端区域,中段区域和远端区域,内芯丝由近端区域到中段区域直至远端区域内芯圆直径逐渐递减。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架递送回撤构件位于内芯丝的远端区域;所述应力释放构件与内芯丝固定连接,且应力释放构件连接位于支架递送回撤构件的近端相邻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海波管外包裹内芯丝并且由内芯丝的中段区域沿轴向一直延伸至内芯丝的远端区域直至应力释放构件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47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