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等离子体技术回收三元锂523型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61305.6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殷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衡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B09B3/40;B09B3/70;C01D15/04;C01G49/14;C01G53/00;B09B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体 技术 回收 三元 523 电池 正极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以等离子体技术回收三元锂(523型)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实现电池的短路放电,电池的电能量将低温等离子体转变为高温等离子体;放完电后,取出电池正极材料与硫酸亚铁及硫酸混合均匀置于反应室内,搅拌状态下通入氯化氢气体,并维持反应室内压力在11.0~11.5bar、温度在400~430℃,反应时长控制在40~50min;反应结束后,以纯水清洗过滤反应产物,得到产品1三元锂(523型)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和中间产物硫酸铁、氯化锂混合溶液;用纳滤膜分离上述中间产物后再经蒸发结晶,得到产品2硫酸铁和产品3氯化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以等离子体技术回收三元锂(523型)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20世纪末实现商业化以来,其以具有能量密度大、质量轻、寿命长且无记忆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中。锂离子电池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镍酸锂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
目前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大多数是含昂贵的不可再生的过渡金属和锂,随着其循环寿命的到来,必将面临废弃处理的过程,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丢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日趋广泛,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镍、锰、锂、铜、铝、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等有价材料,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缓解资源匮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回收三元锂(523型)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和锂,实现对废旧三元锂(523型)电池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将废旧电池置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室,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的导电性实现电池的短路放电;同时废旧电池中携带的电能量将转移到低温等离子体中,使低温等离子体转变为高温等离子体。
(2)放电完成后,对电池进行拆解,取出电池正极材料;将电池正极材料与硫酸亚铁及硫酸混合均匀置于反应室内,搅拌状态下通入氯化氢气体,并维持反应室内压力在11.0~11.5bar,以高温等离子体为热源将反应室内的温度维持在400~430℃,反应时长控制在40~50min。
(3)反应结束后,以纯水清洗过滤反应产物,得到产品1三元锂(523型)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和中间产物硫酸铁、氯化锂混合溶液。
(4)用纳滤膜分离上述中间产物,得到硫酸铁溶液和氯化锂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后得到产品2硫酸铁和产品3氯化锂。
(5)高温等离子体为反应提供能量后转变为低温等离子体,再次回用于电池的短路放电。
其中: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的导电性实现电池的短路放电,同时利用电池的电能量将低温等离子体转变为高温等离子体。
其中:反应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废旧电池自身携带的电量,等离子体仅作为能量转移的媒介。
其中:反应所需硫酸亚铁、硫酸和氯化氢的量为正极材料中锂元素摩尔量的1~1.05倍、0.5~0.525倍和1~1.0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衡,未经殷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61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