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58490.3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6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绽放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06Q3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保险 用户 计算机网络 数据处理 分析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属于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新能源车辆附加险种数据采集模块、新能源车辆数据采集模块、选择分析模块、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模块、客户关系预期判断模块;所述新能源车辆附加险种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新能源车辆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新能源车辆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选择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选择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客户关系预期判断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本发明能够生成保险预期客户关系,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辆的使用逐渐广泛,新能源车险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尚具备着多重不足之处,新能源车险的一切还处于探索阶段,赔付概率难以判断,数据表现不明显,车主购买意愿无法知晓,而且由于新能源车要求的驾驶习惯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差别,需要适应的过程。综合来看,目前仍处于新能源车险的“阵痛期”。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者本质不用,目前纯电动车的保险基本都是沿用传统汽车的保险模式,交强险、车损险、三者险、盗抢险、自燃险等等与燃油车别无二致。而电动车除了强制的交强险是一定要买的,然后建议再购买车损险和三者险,剩下的附加险种,对于电池的保险、车内乘员责任险、电网故障保险和充电桩故障险等等,均属于一些新兴保险,这类保险对于用户的敏感度不高,燃油车的保险经过十数年来的完善,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而相较于新能源的附加车险,保险公司往往不能了解到用户的主要及实际需求,导致用户需要的保费较高,保险明目冗杂,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向保险用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新能源车险保险用户购买的新能源车险附加险种数据,获取用车环境区域数据、驾驶数据,并将其作为历史数据集;
S2、基于历史数据集中的用车环境区域数据、驾驶数据构建附加险种选择模型,分析不同环境区域数据的不同用户对附加险种的选择适应度;
S3、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待分析的环境区域,基于待分析的环境区域内的新能源车辆驾驶数据,生成保险预期客户关系;
S4、基于保险预期客户关系,对附加险种进行排序选取优质附加险种,输出至管理员端口,供保险公司查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能源车险附加险种数据指除去新能源汽车损失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险、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责任险外的附加险种;
所述用车环境区域数据包括城市区域、丘陵山地区域、经纬度数据;
所述驾驶数据包括新能源车辆自身起步速度数据、用车频率数据、维修频率数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构建附加险种选择模型包括:
设置三方用户分别为保险用户方、保险管理方以及系统后台运营方;
构建画像机制,所述画像机制代表任一辆新能源车辆的特征性以及在特征性下的购买的新能源车险附加险种数据,基于用车环境区域数据、驾驶数据生成:
利用人工蜂群算法进行分析:
将附加险种的选择记为一个蜜源;附加险种的选择适应值记为蜜源的花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绽放工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绽放工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8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机械零部件清洗的废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图像校正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