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置板道床用弹簧隔振器和浮置板道床的顶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7395.1 | 申请日: | 2022-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0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蒋瑞秋;陈国平;刘韦;邓娇;欧阳斌;颜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E01B29/00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置板 道床 弹簧 隔振器 方法 | ||
浮置板道床用弹簧隔振器,包括预埋在浮置板内的外套筒和可带动外套筒向上顶升的隔振器,隔振器设置在外套筒内,所述的隔振器包括具有阻尼隔振功能的钢弹簧隔振组件和装在钢弹簧隔振组件上的顶升组件,顶升组件螺纹配合旋入钢弹簧隔振组件中,顶升组件向上旋转与外套筒接触,并带动外套筒向上顶升。本发明通过螺纹旋动使顶升组件向上旋转与外套筒接触,并带动外套筒向上顶升,顶升组件的螺纹调高实现浮置板道床的顶升,顶升高度可无级调节,满足任一高度的顶升需求,顶升施工工序简单,降低顶升施工的难度,上盖与底座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高,且便于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浮置板道床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浮置板道床的顶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置板道床用弹簧隔振器和浮置板道床的顶升方法,属于轨道减振降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弹簧浮置板是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道床形式,其原理是通过弹簧隔振器使道床与基础脱离,进而使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基础,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用表明,与普通道床相比,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可有效降低列车通过时传到基础的Z向振级15dB以上。
钢弹簧浮置板的核心部件是弹簧隔振器,弹簧隔振器的典型结构, 主要包括弹簧隔振器、外套筒、顶升垫板、锁紧板、锁紧螺杆,其中弹簧隔振器包括上盖板、橡胶密封圈、弹簧、阻尼剂、底座。施工方法为:在浇筑浮置板时将外套筒预埋在内部,而后将隔振器放入外套筒内部,采用液压千斤顶支撑在外套筒隔板一上,压缩隔振器,增加上盖板与外套筒隔板二之间的间隙,在间隙内塞入顶升垫板后卸压,使隔板二、顶升垫板、隔振器贴合,进而使浮置板与基底脱离,依靠隔振器支撑。通常为了保证浮置板精度,需经过至少3轮顶升施工,且为了防止顶升垫板变形,其厚度最小为2mm,因此施工精度也很难进一步提高。弹簧隔振器内部灌注阻尼剂,提供阻尼,为防止水、杂物等进入隔振器内部,在上盖板与底座的间隙处,设置了橡胶密封圈,但随着隔振器上下位移及橡胶老化,密封圈与隔振器本体很难始终保持密贴,难以防止水进入隔振器内部。综上所述,现有弹簧隔振器主要有以下问题:1、顶升施工繁琐,施工精度有限;2、隔振器防水性能较差,当水进入隔振器内部时,会影响隔振效果。
检索到的相关专利文献:
1.CN201420798120.6,浮置板道床隔振钢弹簧高度可调的外套筒;
2.CN202022270664.3,一种螺旋副支撑组合隔振器;
3.CN201910776846.7,一种弹簧隔振器及施工工艺;
4.CN202023295586.9,减振器外壳及应用该减振器外壳的弹性隔振器和阻尼器;
5.CN200910014770.0,弹簧阻尼隔振器;
6.CN202022385432.2,隔振器及其外套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浮置板道床用弹簧隔振器和浮置板道床的顶升方法,通过螺纹旋动使顶升组件向上旋转与外套筒接触,并带动外套筒向上顶升,顶升组件的螺纹调高实现浮置板道床的顶升,顶升高度可无级调节,满足任一高度的顶升需求,顶升施工工序简单,降低顶升施工的难度,上盖与底座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高,且便于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浮置板道床的结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浮置板道床用弹簧隔振器,包括预埋在浮置板内的外套筒和可带动外套筒向上顶升的隔振器,隔振器设置在外套筒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振器包括具有阻尼隔振功能的钢弹簧隔振组件和装在钢弹簧隔振组件上的顶升组件,顶升组件螺纹配合旋入钢弹簧隔振组件中,顶升组件向上旋转与外套筒接触,并带动外套筒向上顶升。
优选的,所述的钢弹簧隔振组件包括向上开口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中的钢弹簧、注入底座中的阻尼剂和设置在底座上方的上盖,钢弹簧伸出底座并支撑上盖,底座的侧壁上开有沿轴向设置的环形腔,环形腔内注入具有粘度的润滑剂,上盖的下端伸入环形腔中且被润滑剂浸没,形成上盖与底座间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73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钢筋套筒连接设备
- 下一篇: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