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杂环境下的环境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0022.1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胜平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B21/22;G01L5/00;E01F7/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帮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9 | 代理人: | 孔德旺 |
地址: | 276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复杂 环境 环境监测 装置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复杂环境下的环境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包括垂直于坡面的水平分布的数量至少为两组的落物动能监测机构,所述落物动能监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坡面的转动单元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单元两侧用于拦截危险尺寸落物的阻拦单元、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转动单元转动角度的角度监测单元;危险尺寸落物在下落时产生的动能被阻拦单元吸收,吸收后的阻拦单元带动转动单元发生旋转,此时转动单元的转动角度对危险尺寸落物的动能提供参考,通过数据传输单元将角度监测单元的参考数据传递至监控终端,进而对落石的频率,以及落石的动能进行记录,观察坡面的落石趋势和频率为坡面危险性提供参考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复杂环境下的环境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帮助碳中和,而碳排放最多的地方在于道路上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因此道路侧面设置绿植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对尾气起到碳中和作用,但是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在一些山区道路由于边坡的存在,为了减少落石影响,会将边坡进行加固并且装配一些防落网,那么该方式必然减少了植物、树木的种植面积,导致碳吸收效率降低,如果不配备防落网,落石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问题,同时也存在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落石、异物在坡面掉落时其动能影响,而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如果异物较小,位于的坡面高度较高,在异物掉落时产生的动能依然很大,很有可能对下方的车辆造成影响,同时在小型石头在掉落对路面车辆造成影响时也存在一定概率,也不容易被人们发现,那么如果不对此类情况进行监控,一旦坡面存在安全隐患,石头、落物的掉落率逐渐增加,此时没有对该变化进行监控,而在车辆在行驶时,受到石头、落物的影响必然增加,此时如果在出现问题时,再去解决问题,此时已经造成的一定影响,因此造成了环境保护与安全性之间无法共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复杂环境下的环境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复杂环境下的环境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包括垂直于坡面的水平分布的数量至少为两组的落物动能监测机构,所述落物动能监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坡面的转动单元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单元两侧用于拦截危险尺寸落物的阻拦单元、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转动单元转动角度的角度监测单元,用于将危险尺寸落物动能通过所述阻拦单元吸收,通过对所述角度监测单元角度监测,获得动能参考量,所述阻拦单元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矩阵分布的连接网格,所述连接网格的交叉点设置有接触点感应模块,用于通过初次接触后,通过所述接触点感应模块的初期同时启动点数判断危险尺寸落物与阻拦单元接触面的面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冲防撞模块的坡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与所述阻拦单元相对应的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与坡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模块位于所述阻拦单元的下方,所述定位模块上固定连接有落物收集网笼,所述落物收集网笼的两端与相对的两个所述阻拦单元的边缘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坡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直冲防撞模块,所述直冲防撞模块位于所述转动单元的正上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落物动能监测机构还包括固定单元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单元顶部的底面支撑单元,所述底面支撑单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心柱,所述转动单元的底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套设在所述中心柱的外部,所述转动单元与所述中心柱之间通过连接扭簧弹性连接,所述中心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检测所述转动单元转动角度的角度监测单元,所述转动单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角度监测单元、所述接触点感应模块的检测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单元。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触点感应模块包括壳体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端部的气囊仓,所述气囊仓的端部通过弹力板密封,所述气囊仓内壁远离所述弹力板的一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收纳槽内壁底面安装有压力监测单元,所述活塞与所述压力监测单元之间通过施力弹簧弹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胜平,未经张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0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