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超高温亚临界机组冷态启动胀差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9944.0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2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张丽丽;王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9/00 | 分类号: | F01D19/00;F01D25/10;F01K11/02;F01K1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超高温 临界 机组 启动 胀差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超高温亚临界机组冷态启动胀差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点火升压,抽真空,送轴封汽源进行预暖;(二)冲转暖机,1.选取冲转参数,2.控制机组背压,3.升速至500r/min时,10分钟摩擦检查,直接升速1300r/min进行中速暖机约30min;4.升至2500r/min进行高速暖机;(三)定速暖机,升速至3000r/min时,暖机时间20‑30分钟;(四)并网初负荷暖机,并网带初负荷5‑10%额定负荷,继续暖机;(五)升负荷暖机,待汽缸温度升至与主汽温度相差小于40℃时,继续提升主、再热蒸汽温度20‑30℃,继续暖机。该方法解决了困扰超高温亚临界发电机组冷态启动胀差大,启动速度慢,甚至机组掉闸的难题,提升了机组快速带负荷的效率,明显降低了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超高温亚临界机组冷态启动胀差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太钢煤气发电超高温亚临界机组在冷态开机过程中,高压缸胀差逐渐增大,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后不明显,并网后运行不到1小时造成胀差大保护动作,机组被迫掉闸,暂时不能开机,影响煤气系统的平衡,造成大量的放散,严重室直接影响煤气系统的安全和机组的安全运行。
原因剖析:
①冲转参数选取不当;②汽封系统投入过早或者参数控制不当;③各环节参数波动过大;④未及时投入夹层加热及进行定期疏水;⑤背压过低或者不稳定;⑥升负荷过快或者暖机时间不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超高参数汽轮机组冷态启动胀差大的方法,通过对整个冷态开机过程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找出关键环节和重点控制参数,明确各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除超高参数汽轮机组冷态启动胀差大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点火升压
锅炉点火升压,冷态机组待锅炉压力开始变化时,抽真空,同时开始送轴封汽源进行预暖,预暖时,必须将汽封各供出支路全部关闭,待汽封系统监视点温度升高至200℃时,向高中低汽封供汽,继续抽真空,此时汽封的供汽温控制在180℃,具体应接近汽缸温度,此胀差向正方向增大。
(二)冲转暖机
1.冲转参数的选取,压力为3.5MPa,温度 340±10℃,再热压力0.68MPa,温度 325±5℃。
2.控制机组的背压在25±2KPa,通过投退抽真空系统的方式进行控制,确保参数基本恒定且稍高一些,最大不超30KPa。
3.升速至500r/min时,进行10分钟摩擦检查,直接升速1300r/min进行中速暖机约30min,胀差继续向正向增大,暖机结束振动参数正常。
4.直接升至2500r/min进行高速暖机,暖机时间30-60分钟,胀差继续向正向增大,暖机结束汽缸温度在250℃上下继续升速。
(三)定速暖机
升速至3000r/min时,保持汽温和汽压恒定不变继续暖机,暖机时间20-30分钟,暖机结束缸温基本在280-300℃,准备并网。
(四)并网初负荷暖机
并网带初负荷5-10%额定负荷,继续暖机,当汽缸温度与主汽温度相差小于30℃时,升温30℃,胀差恒定不涨适当升负荷继续暖机。
(五)升负荷暖机
保持汽轮机背压稳定,待汽缸温度升至与主汽温度相差小于40℃时,继续提升主、再热蒸汽温度20-30℃,继续暖机,完成升负荷暖机工作,待汽轮机的高压胀差稳定且呈现下降趋势时开大阀位和提高锅炉压力实现升负荷,同时绝对膨胀大于40mm时继续升参数带负荷,直到胀差下降、绝对膨胀到正常运行值快速带负荷,完成整个冷态启动的暖机工作,此时主汽参数、汽缸温度、胀差等重要参数全部接近正常运行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9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