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发剂、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3032.2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1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民;张雨柱;杨隽;徐子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81/12 | 分类号: | C07C381/12;C08G65/06;C08G65/08;C08G65/16;C08G6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姜展志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发 甲醛 氧化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发剂、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及制备方法,所述引发剂由二苯基亚砜和三氟化硼的复合而得,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甲醛和环氧化合物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至三聚甲醛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在搅拌情况下向混合液中加入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发剂,在‑10‑30℃下共聚反应5‑17h后,加入碱性溶液和丙酮,继续搅拌反应,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沉淀分层,取下层产物并干燥,即得到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本发明采用二苯基亚砜和三氟化硼的复合物作为引发剂,用本体聚合方法引发三聚甲醛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生成共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为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发剂、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聚甲醛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的共聚醚可改善聚甲醛使其拥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宽的加工温度,聚甲醛和环氧化合物的共聚醚是在催化体系的作用下经阳离子开环聚合而成。当前,共聚甲醛生产所采用的催化体系主要有路易斯酸类、质子酸类、杂多酸类等,在这样所制得的共聚物中,亚甲基和环氧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影响到共聚物所制得的产品的质量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聚甲醛和环氧化合物的共聚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且其催化反应的反应条件简单易达到,反应后容易与产物沉淀分层的引发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引发剂,由二苯基亚砜和三氟化硼的复合而得,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在制备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时反应条件简单易达到且反应后容易与产物沉淀分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甲醛和环氧化合物加入到反应容器中,搅拌至三聚甲醛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在搅拌情况下向混合液中加入如上所述的引发剂,在-10-30℃下共聚反应5-17h后,加入碱性溶液和丙酮,继续搅拌反应,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沉淀分层,取下层产物并干燥,即得到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聚甲醛、环氧化合物和引发剂的摩尔比为50-200:50-200:1。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碱性溶液为NaOH溶液或KOH溶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碱性溶液的浓度为5wt%,其添加量为1mL。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丙酮的添加量为5mL。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碱性溶液和丙酮加入后,在50℃条件下搅拌反应30mi n后停止反应,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沉淀分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体系中蒸馏水的加入量为反应体系体积的5-10倍。
上述技术方案中沉淀分层的下层产物的干燥是采用真空干燥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甲醛-环氧化合物共聚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二苯基亚砜和三氟化硼的复合物作为引发剂,用本体聚合方法引发三聚甲醛与环氧化合物反应生成共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为均匀,其中,所述环氧化合物可以是环氧氯丙烷、环氧环己烷、环氧丙烷或苯基环氧乙烷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发剂,由二苯基亚砜和三氟化硼的复合而得,其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3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