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植物寄生线虫高毒杀活性的蜡状芽胞杆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1985.5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2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代大东;聂鑫;姚浩哲;张书荣;郑金水;彭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5/00;C05G3/60;C12R1/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寄生 线虫 毒杀 活性 蜡状芽胞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对植物寄生线虫高毒杀活性的蜡状芽胞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已于2022年06月15日保藏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893。本发明分离的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等根结线虫属及大豆孢囊线虫等孢囊线虫属具有高毒杀作用,可用于根结线虫与孢囊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菌株,尤其涉及一种对植物寄生线虫高毒杀活性的蜡状芽胞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线虫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数量丰度巨大,在土壤和淡水等环境中随处可见,甚至在极端环境中也有它们的存在,可寄生生活在动植物上,或者自由生活在土壤和淡水中。目前,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十种植物寄生线虫中,排名第一的为根结线虫属。根结线虫宿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侵染几乎所有的瓜果蔬菜,被根结线虫侵染的植物会在根上形成根结,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根结线虫病害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大量经济作物减产。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3-10厘米的表层土壤中,现有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轮作种植、换茬时采取火烧、水淹及高温焖棚方式对线虫进行铲除,但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仍对农民经济效收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在种植之前用化学农药对土壤进行喷洒,达到提前防治的目的。然而,该方法对化学农药的喷洒量要求很高,长时间应用化学农药不仅对土壤土质造成影响,还会引起线虫对农药的抗性,导致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目前,生物农药由于其安全低毒、效果好,不易引起害虫抗性,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了新型农药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对植物寄生线虫高毒杀活性的生防菌,该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等根结线虫属具有高毒杀作用,可用于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人在温室反复重茬种植的番茄盆栽中,意外地发现所繁殖的线虫在孵化后出现集体死亡的现象,基于此发现,发明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分离出一株对定栖性植物寄生线虫具有高毒杀活性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后,确定该菌株为芽胞杆菌属,具体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命名为BMB2600。该菌株已于2022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89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分离得到的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BMB2600具有如下形态学特征和培养特征:
形态学特征:蜡样芽胞杆菌BMB2600为革兰氏阳性杆菌,1.0~1.2×3.0~5.0μm,兼性需氧,产芽孢,芽孢圆形或柱形,菌体细胞两端较平整,多数呈链状。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
培养特征:该菌株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后,能产生代谢物丙烯酸,且发酵液对植物寄生线虫产生高杀虫活性,尤其对根结线虫及孢囊线虫有很高的毒杀活性。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株蜡状芽胞杆菌的应用,即上述的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BMB2600在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害中的应用。以及,上述蜡状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在制备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病害的生物农药和/或生物有机肥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的植物寄生线虫选自如下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根结线虫属、孢囊线虫属。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根结线虫属为南方根结线虫,所述的孢囊线虫属为大豆孢囊线虫。
最后,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植物寄生线虫高毒杀活性的制剂,该制剂的活性成分由上述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BMB2600的发酵液制备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蜡状芽胞杆菌BMB2600具有如下优点和显著进步:
(1)该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和大豆孢囊线虫有高毒杀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1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拉式耐折弯散热电缆
- 下一篇:一种高精密光学镜片镀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