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通路装置维护用注射装置及导管冲管、封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40929.X | 申请日: | 202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4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王永娥;黄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穆奇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通路 装置 维护 注射 导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血管通路装置维护用注射装置及采用该注射装置进行导管冲管、封管的方法,所述注射装置包括双腔注射管和注射针头,所述双腔注射管内部通过分隔板分隔为并排式或者嵌套式分布的封管液管腔和冲管液管腔;注射针头可拆卸的设置于双腔注射管一端端部,所述注射针头和封管液管腔之间通过开口连通,所述注射针头和冲管液管腔之间的连通口设置有单向薄膜或单向阀;封管液推注装置设置于封管液管腔内。本发明的设计将目前一直分开进行的冲管、封管两步合并成一步完成,两步操作之间不再需要断开冲管液注射器并更换封管液注射器,改变了目前的操作流程,颠覆目前普遍使用的操作方法,并减少了很多现有方法的弊端和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静脉治疗用血管通路装置维护用注射装置及采用该注射装置进行通路冲管、封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基础治疗手段之一,几乎遍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所有内、外、妇、儿、急危重症科室等,有研究显示目前多达85%的住院病人需要借助血管通路装置来输送必需的液体、药物、营养、血液制品,或便于抽取血样等。由于目前日间治疗、居家治疗等增多,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同时广泛存在于社区及家庭治疗护理中心。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部分养老机构尤其是医养结合类的养老中心,携带和使用静脉输液管路的现象越来越多。良好的血管通路装置是临床静脉治疗的的必备工具,尤其是对于需长期静脉治疗者、需输入对血管刺激和损伤较大的化疗类、静脉营养类药物者以及老年和血管条件普遍较差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遍患者。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中心静脉导管(CVC)也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有生命线之称。《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建议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各类血管通路中长期中心静脉置管比例应10%,但现实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研究分析表明,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就是中心静脉置管。
近几十年来,伴随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治疗需求的增加,静脉治疗用血管通路装置的种类、材质日新月异,产品性能得到不断优化。目前临床应用的血管通路装置分外周静脉路径工具和中心静脉路径工具,其中外周静脉路径工具包括一次性头皮钢针、留置针、中等长度导管;中心静脉路径工具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PORT)。这些血管通路装置既是临床常用的通路类型,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各类人群,包括新生儿、儿童、孕妇等。除了一次性头皮钢针在使用一次后即刻拔除外(每次输注4小时),其余各通路均需要保留,后续治疗继续使用。对于不同的通路类型,保留时间也不一致,从外周留置针的保留时长72~ 96小时到输液港可以保留数年时间。越长的使用时间越需要得到更严格、规范的维护,不规范的技术操作将患者置于极大的护理安全隐患中,导致静脉炎、感染、血栓,甚至体内断管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成本增加。国内研究显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35%,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6.78%、导管堵塞4.81%。对我国 41所医院55个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4256例患者进行了监测,研究显示发生感染133例,日感染率为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未经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409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