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缝合线生产用抗张力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34981.4 | 申请日: | 202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0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陆新颜;朱建华;胡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苏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38 |
代理公司: | 常州万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1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缝合线 生产 张力 检测 工装 | ||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缝合线生产用抗张力检测工装。该检测工装包括驱动套管和连接在驱动套管上的复位套管,驱动套管的管腔中固定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朝向于复位套管的方向延伸,并且在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可随其同步旋转的第一齿圈筒,第一齿圈筒的端面设有齿圈面,驱动套管上贯穿安装有轴承,横向转轴的该端还安装有位于第一齿圈筒上方且可随横向转轴同步旋转的联动杆,检验人员进入缝合制线车间取样检测时,该检测工装便于携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缝合线生产用抗张力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外壳手术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伤口手术缝合,手术缝合需要用到手术缝合线,手术缝合好坏决定了患者的术后恢复,为了保证缝合的效果,对缝合线的张力(有时候也称为抗塑性或抗拉伸能力)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缝合线的质量,在生产时需要借助抗张力检测工装对缝合线进行张力检测。基于上述背景,专利号为CN20212123887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缝合线生产用抗张力检测工装,其基本结构描述为:包括工装底座,所述工装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限位杆,且两组限位杆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丝杆,两组所述丝杆相对一侧的下方均设置有配重组件,且两组配重组件的正上方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并且两组固定组件均固定安装于固定座板的底部,两组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于工装顶板的底部,且工装顶板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齿杆,所述驱动齿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从动齿杆,且两组从动齿杆相背的一端均连接有锥形第一齿轮。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专利公开的检测工装,在使用时利用配重块作为缝合线张力检测时的坠拉部件,检测动作时需要手动旋转顶部的驱动齿杆等啮合部件,手动操作难以向缝合线传递均匀的作用力,检测性能不稳性,且由于其底座、限位杆、丝杆以及各配重组件构成的整体结构为不便使用的组合架形状,因此不便携带与转移,检验人员不便随身携带至制线车间进行现场实验检测,而且检测时不能模拟环境,检测性能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于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缝合线生产用抗张力检测工装,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缝合线生产用马达抗张力检测工装,包括驱动套管和连接在驱动套管上的复位套管,驱动套管的管腔中固定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齿圈筒,第一齿圈筒的端面设有齿圈面,驱动套管上安装有横向转轴,横向转轴的中部安装有与齿圈面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横向转轴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齿圈筒上方且垂直固定有联动杆,联动杆的末端安装有横向锁紧管,复位套管与驱动套管的管腔共腔相通,复位套管的管腔内远离驱动套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内端连接有吊板,吊板的外圆面滑动接触于驱动套管的管腔内面上,吊板的底面上连接有吊钩,驱动套管和复位套管之间连接有衬板,衬板上连接有延伸在驱动套管内的第二弹簧,衬板上开设有与驱动套管和复位套管相通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套管的侧壁上贯穿安装有轴承,横向转轴的一端安装于轴承内,横向锁紧管的端部通过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横向锁紧管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与其管腔相通的锁紧孔,第二弹簧延伸至吊板的底面上,且吊钩位于第二弹簧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齿圈筒为圆筒状,联动杆位于第一齿圈筒的上方,驱动套管和复位套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半球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套管的管腔面上固定有计数传感器,驱动套管的外壁面上固定有与计数传感器电信连接的液晶显示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是螺旋状的加热管,第二弹簧的外壁面滑动接触于复位套管的管腔面上,吊板在复位套管内升降时,使得第二弹簧沿着复位套管的管腔内面作频繁的伸缩动作,第二弹簧与复位套管的管腔内壁产生摩擦,以使复位套管产生高温热量并将高温热量播散于复位套管的管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自驱动套管和复位套管的外部向内开设有与两者管腔相通的侧槽口,吊板、吊钩、第一齿圈筒以及横向锁紧管均暴露在侧槽口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苏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苏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4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开孔泡沫金属的气体处理器
- 下一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