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机油保养周期的监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4227.0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3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柴洪磊;程传辉;彭超;龚韵秋;吴迪;罗欣喆;刘红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10 | 分类号: | F01M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机油 保养 周期 监测 方法 整车 控制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机油保养周期的监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及车辆,其中方法包括:进入当前保养周期,在当前保养周期内,根据采样时刻获取的即时行驶数据信息、以及预设的发动机标定参数确定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数据,并根据即时调节系数确定信息计算机油即时消耗调节系数;根据机油即时消耗调节系数、预设的冗余系数、以及预设的机油使用限值确定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阈值;根据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数据、及机油即时消耗阈值的比较结果,判断车辆是否达到预设的机油保养条件;并当车辆达到机油保养条件时,车辆的整车控制器生成并发送机油保养的提醒信息。本方案能精准预测换机油时间,降低消费者保养成本,保证行驶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机油保养周期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机油保养周期的监测方法、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保养是指定期对车辆相关部分进行检查、清洁、补给、润滑、调整或更换某些零件的预防性工作,其能够在保持车容整洁,技术状况正常,消除隐患,预防故障发生,减缓劣化过程,延长使用周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机油保养是车辆保养的重要工作之一。机油保养是指当车辆行驶到一定里程时需要更换机油,从而保证机油对发动机正常的润滑减磨、冷却降温、密封防漏、清洗清洁、防腐防锈、缓冲减震等作用。
传统的机油保养方法是像专利文献CN203929565U那样的,依据汽车的行驶里程和机油使用时间进行机油保养,即达到一定行驶里程或者机油使用一定时间之后,车辆的整车控制器会发送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及时进行保养。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传统的燃油车来说会比较准确。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混动车市场逐步扩大,由于混动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情况、接入程度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差异,那么如果像燃油车那样对混动车进行机油保养,则会使得保养成本偏高。目前市场上主流技术方案包括油电混动系统(HEV)、插电混动系统(PHEV)、增程式混动系统(REEV)和48V混动系统等。每种混动汽车技术方案下,发动机工作方式、运行工况、是否参与驱动等均有不同。由于混动汽车主要驱动力一般来自电机,发动机作为辅助驱动或者发电,所以总体上混动汽车发动机运行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工作时间所占相对较短;第二,发动机工作工况简单,转速负荷相对较低;第三,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经常伴随频繁启停工况;第四,客户行驶工况、充电及时性等使用习惯,对混动汽车发动机实际运行时间存在很大影响。因此,如果为了降低混动车的机油保养成本而简单地延长混动汽车机油保养周期,则可能会造成机油保养周期确定得不准确,从而影响车辆行驶安全的问题。
事实上,传统的燃油车仅根据行驶里程和机油使用时间进行机油保养,也存在保养周期无法准确确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仅根据行驶里程和机油使用时间进行机油保养,会使得机油保养周期确定不准确,进而影响车辆行车安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车辆的机油保养周期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进入当前保养周期,对车辆的上一保养周期的行驶数据信息和调节系数确定信息进行清零;并且,在当前保养周期内,以预设时长的第一时间间隔周期性地获取车辆的即时行驶数据信息和即时调节系数确定信息;根据采样时刻获取的即时行驶数据信息、以及预设的发动机标定参数确定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数据,并根据即时调节系数确定信息计算机油即时消耗调节系数;
S2:根据机油即时消耗调节系数、预设的冗余系数、以及预设的机油使用限值确定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阈值;
S3:根据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数据、以及采样时刻对应的机油即时消耗阈值的比较结果,判断车辆是否达到预设的机油保养条件;
若是,则执行步骤S4;
若否,则继续判断车辆是否达到机油保养条件;
S4:车辆的整车控制器生成并发送机油保养的提醒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4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