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结构转光膜及应用该转光膜的光伏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3237.2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吴潇龙;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30 | 分类号: | C09J7/30;C09J131/04;C09J11/04;C09J11/06;H01L31/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晓博 |
地址: | 2005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结构 转光膜 应用 组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层结构转光膜,包括了一UV光转换层;以及一UV截止层,所述UV截止层形成于所述UV光转换层光线入射侧,其中,280‑380nm波段的紫外光在穿经所述UV截止层以及所述UV光转换层后的平均透过率≤5%;所述UV截止层含有一吸收剂,以吸收波段为240‑320nm紫外光,UV截止层中,相较于每100重量份基础树脂UV吸收剂的添加量为0.1‑2重量份;所述UV光转换层含有一转光粉,以吸收波段为320‑380nm紫外光,UV光转换层中,相较于每100重量份基础树脂转光粉的添加量为0.1‑5重量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其应用了前述双层结构转光膜,经测试组件初始功率为345‑355W,辐照功率累积剂量达UV60kwh/m2后组件功率衰减仅为0.1‑1%、辐照功率累积剂量达UV120kwh/m2后组件功率衰减仅为0.1‑3%。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组件用胶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结构转光膜及应用该转光膜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紫外线(Ultraviolet,UV)是电磁波谱中频率为750THz-30PHz,对应真空中波段为400nm-10nm辐射的总称,可以分为UVA(波段320-400nm)、UVB(波段280-320nm)、UVC(波段100-280nm)和EUV(10-100nm)4种。
到达地球表面的UV中主要是UVA,部分是UVB,极其少量UVC。其中,UVB和UVC虽然到达量较少,但是其高能会对HJT等不耐受紫外线的电池片以及转光粉造成较大的破坏,UVA同样会对电池片造成损害,其破坏性小于UVB和UVC,但电池片对于该部分波段有一定的吸收利用能力,所以需要将UVA波段进行转光,提升电池片对于UVA波段的利用率。为了在提升对UVA波段利用率的同时减少UVB、UVC波段对电池片及转光粉的破坏,相关技术中尝试将UV吸收剂和光转化添加剂组合使用,以期改善组件性能。
比如,CN108003801A公开了一种光转化POE胶膜,其相较于每100份POE树脂添加了0.1-0.6份紫外光吸收剂以及0.05-0.2份的光转化添加剂,该种光转化POE胶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但未能有效阻隔有损害波段;CN114058271A公开了一种不同UV吸收波段的胶膜,其相较于每100份基础树脂添加了0.05-2份UV吸收剂以及0.05-2份UV光转换剂,该种胶膜UV波段(280-380nm)透过率为7.02-13.55%,仍然有相当部分UV透过胶膜到达电池片,该部分未被胶膜吸收或转化的UV对于HJT电池会造成紫外光衰减效应,进而加快组件功率衰减。
因此,针对如何开发一种兼具优异转光性和UV截止性的胶膜,还可以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兼具优异转光性和UV截止性的胶膜,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结构转光膜及应用该转光膜的光伏组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层结构转光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结构转光膜,包括了
一UV光转换层; 以及
一UV截止层, 是形成于所述UV光转换层光线入射侧组成,其中, 280-380nm波段的紫外光在穿经所述UV截止层以及所述UV光转换层后的平均透过率≤5%;
所述UV截止层含有一吸收剂, 以吸收波段为240-320nm紫外光, UV截止层中,相较于每100重量份基础树脂UV吸收剂的添加量为0.1-2重量份;
所述UV光转换层含有一转光粉, 以吸收波段为320-380nm紫外光,UV光转换层中,相较于每100重量份基础树脂转光粉的添加量为0.1-5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3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式喷房智能化温度控制系统
- 下一篇:超前支护沿空留巷切顶堆柱